合肥市肥西縣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探索長效幫扶新路徑

6月20日下午,來到合肥市肥西縣桃花鎮繁華新園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剛進辦公室,左側的退役軍人檔案櫃便映入眼帘。
櫃子裡整齊擺放著標注著退役軍人姓名的檔案盒,工作人員介紹其中很多份特殊檔案:78歲的農村籍退役軍人孫東月罹患惡性腫瘤﹔現役軍人家屬張瑞雲正與心臟病抗爭……
“我們社區共有優撫對象25人,困難退役軍人6人。”繁華新園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嚴冬梅介紹,為探索困難對象幫扶新路徑,他們走訪調研江浙地區,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中的社區治理方法,結合本社區實際,依托省退役軍人服務體系“五優”標准,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創新推行“望望”工作法,發動轄區退役軍人資源,把對困難群體的關懷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構建全鏈條、精細化關愛體系,讓困難幫扶從“一時暖”變為“一直暖”。
“網格管理”讓幫扶高效化
6月20日傍晚,網格員肖珮珮冒著大雨敲開張瑞雲家的門。前來迎接的張瑞雲滿面笑容,卻遮不住清瘦的面龐。從肖珮珮進門那一刻起,張瑞雲的笑聲就沒停過,不停地向她介紹兒子在部隊獲得的榮譽。
據了解,張瑞雲是現役軍人家屬,兒子在部隊服役已有5年,平時與老伴兩人居住。2024年11月的一個夜裡,張瑞雲突發心臟病,讓這個“軍人家庭”陷入困境。“我現在什麼也干不了,老伴找了份保潔工作,一個月能賺兩千多塊錢。家裡的錢幾乎都填進去了……”服務站得知后,及時為其申請了大病救助。
“作為軍人家屬,我覺得很光榮。社區不僅給予物資幫助,還經常上門關心,我很感動。”張瑞雲說。
“社區定期的義診要按時去,醫療報銷發票保存好,我們回頭來取,幫你申請大病救助。”臨走時,肖珮珮叮囑張瑞雲,日常有需要幫助可隨時聯系反饋。
“社區網格化管理,讓我們能第一時間掌握優撫對象情況。”嚴冬梅介紹,繁華新園社區劃分為12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退役軍人工作人員等組成的網格員。他們將轄區132名退役軍人納入12個網格,由各網格負責人每月上門動態摸排需求、開展幫扶。
“光靠社區力量開展幫扶遠遠不夠,還要發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肖珮珮在走訪中發現,轄區退役軍人渴望發揮余熱,便組建了老兵線上微信群和以退役軍人為骨干的“繁星”志願服務隊。
此外,社區依托“繁星”志願服務隊組建鄰裡幫幫團,通過“以鄰幫鄰、以心暖人”發動居民參與互助。目前,社區已構建“日常關懷+智慧守護+鄰裡互助”的立體服務體系,讓特殊群體感受到社區溫暖。
“志願服務”讓幫扶社會化
“祝你生日快樂……”近日,在繁華新園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老兵食堂,退役軍人們正為轄區一位事實無人撫養的女孩慶祝生日。
“我們在日常走訪中了解到5月30日是女孩的12歲生日,想發動社會力量幫她度過難忘的一天。”肖珮珮說,“生日前夕,我們在老兵微信群發布了這個想法,沒想到群內老兵積極響應,紛紛捐錢捐物。”
生日當天,老兵食堂成為傳遞溫暖的主陣地。部分退役軍人和服務站工作人員早早到場布置場地,將滿載關愛的禮物整齊擺放。大家一起點燃蠟燭、共唱生日歌,讓女孩感受到久違的溫暖。
為女孩眾籌過生日的老兵王峰也是社區居民。通過社區網格化幫扶,這位原本就業困難的退役軍人找到了工作。
“社區幫了我,我更要用實際行動回饋大家。”王峰積極參與社區為提升兒童身體素質組建的“老兵跑跑團”。從去年暑期開始,每天清晨他都會提前到社區廣場等候孩子們,“‘跑跑團’已形成規模和影響力,孩子們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明顯提高,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常來望望”讓幫扶智能化
“有這個一鍵呼叫系統真方便。”殘疾退役軍人孫榮山說,前段時間他家空調壞了,正值炎熱天氣,他使用社區給的呼叫設備后,“他們很快趕來,檢查發現是空調年久失修,聯系我兒子幫我更換了。”
為實時掌握轄區高齡獨居老人健康情況,社區在符合條件的老人家中安裝一鍵呼叫設備和需求警示牌,同時建立網格長、網格員、紅色小管家的“三包一”服務專班。“我們還依托‘望望’工作法,通過‘早晚望望’巡查老人窗戶上的需求警示牌等細節,及時提供幫助。”嚴冬梅介紹。
“幫扶不是一陣風,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嚴冬梅表示,下一步服務站將繼續做好困難幫扶,同時擴大服務范圍,讓轄區退役軍人獲得感更足。(余宏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