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合肥有座“機器人學校”

丁紀
2025年06月30日15:1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挑零件、擰螺絲、搬箱子……這樣一條工業流水線搭建在合肥長三角數字科技示范園內。不同的是,這條流水線上的工人都是機器人。

近日,被稱作“機器人學校”的合肥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採集預訓練場正式啟用,這所學校也迎來它的首批學生。“機器人學校”能教會機器人什麼本領?人民網安徽頻道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訓練員教機器人疊衣服。人民網 丁紀攝

訓練員教機器人疊衣服。人民網 丁紀攝

上課:人類“老師”手把手教學

訓練場內,一隻機械手慢慢搭上扳手,反復調整發力位置和角度后,這隻機械手開始握緊扳手慢慢轉動。不一會兒,工位上的這枚螺絲就裝好了。

在這台機器人的身側,機器人訓練員吳美玲正頭戴著VR設備,手持感應設備與機器人同步“工作”。看准VR設備中螺絲的位置,吳美玲抬起右手開始擰動,機器人“學生”便照著“老師”的操作一起行動。

這種以“數據產生模型,模型生成技能”的模式,是這所“機器人學校”教會“學生”的主要方式。吳美玲和她的同事平均每天要為一台機器人錄入200條行動數據,機器人將根據這些數據生成工作模型,逐漸脫離“老師”的手把手教學,實現自主工作。

機器人學到什麼狀態才算是學會了?

吳美玲介紹到,以擰螺絲機器人為例,這台機器人不但需要能夠擰緊螺絲,還需要清楚識別要擰緊哪隻螺絲,能夠擰好不止一種類型的螺絲等工作,學會這些工作的背后都需要行動數據做支撐。

合肥中科深谷機器人訓練。人民網 丁紀攝

合肥中科深谷機器人訓練。人民網 丁紀攝

考試:“真槍實彈”上戰場

據了解,這所“機器人學校”剛剛開學,就已經聚集了來自樂聚、聆動通用、零次方、江淮協同創新中心等企業的十余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將在這裡學習物流料箱搬運、零件挑選、家庭服務、導覽導購等多個具體生產場景的工作技能。

機器人企業把“孩子”送來訓練場,好處在哪?

“訓練場搭建的真實工廠環境,是機器人企業在設計過程中很難接觸到的。”合肥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帥說。

在王帥的介紹中可以得知,機器人行業內,分成了模擬數據和真實數據兩種方式對機器人行為邏輯進行編碼。

真實數據的好處在於,在機器人進入工廠前,能夠提前適應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不確定因素,降低了實際應用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也降低機器人工廠出現的損失。

訓練場內,機器人“罷工”的現象時有發生,或是突然宕機,或者摔倒在地,在安徽聆動通用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季超都是必經的過程。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能夠讓機器人具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論面對什麼環境,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季超說,“通過真實的場景模擬和訓練,機器人任務的成功率、穩定性和工作效率才能逐漸適應工廠所需。”

機器人正在搬箱子。人民網 丁紀攝

機器人正在搬箱子。人民網 丁紀攝

就業:邁出數據共享“第一步”

數據,是解開機器人智能的關鍵“鑰匙”。

國先中心在此次開設具身智能機器人數據採集預訓練場,解了不少企業對智能機器人的“數據之急”。

“合肥的訓練場是全國唯一一家政府側獨立建設的平台。”國先中心(合肥)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孫丹丹表示。

具備公共屬性的“機器人學校”,能夠支持異構機器人(工業機械臂、服務機器人等)接入,通過標准化數據接口實現本體廠商的低門檻接入,並為非合肥市的機器人本體企業提供數據採集服務。

作為“家長”,王帥希望自己的機器人能學會越來越多的本領,他的願望即將在“機器人學校”就能實現。

在運營模式上,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合肥)創新設計了聯合運營、獨立運營、服務賦能等三種並行的運營模式,來滿足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差異化需求。

“服務賦能模式就是平台開放通用訓練場景、算力資源及數據採集服務,機器人企業可按需購買專業服務進行算法迭代,平台通過合理收取服務費用維持運維,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孫丹丹說。

安徽省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構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23456”創新體系和產業生態,建成在國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其中的“2”為打造合肥、蕪湖兩個產業先導區。

“合肥具身智能訓練場的建設思路,是結合合肥的產業和創新優勢來設計搭建的。”孫丹丹說,“我們相信以合肥的科研實力、產業家底,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會很快實現從‘跟跑’到‘並跑’乃至‘領跑’,成為影響全球智能機器人產業格局的新生力量。”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