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科裡科氣”煉成記

走進合肥,“科裡科氣”扑面而來。
量子通信、雲印章等量子創新應用融入日常辦公,公園裡的無人巴士招手即停,無人機配送“空中外賣”即刻送達,智送一體咖啡機器人平均70秒做一杯咖啡,還能端上寫字樓……作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試點城市,高質量發展這五年,“科裡科氣”已逐漸成為合肥的鮮明標識。日前,人民網“行進中國”調研行走進這片“創新的天地”,看“科裡科氣”是如何煉成的?
先從一部手機說起。
“它的奧秘全在一張量子安全SIM卡。有了這張卡,並開通量子業務,普通手機就能實現加密通話。”合肥高新區中電信量子集團展廳內,講解員拿起一部量子手機,演示著量子密信密話的操作流程。
量子密話/量子密信。人民網 陶偉攝
“有了量子加密技術,手機的消息、語音、視頻、文件、會議等通信能更安全。”工作人員表示,該應用已在政務、應急、金融等領域接入上百個應用場景,用戶規模突破520萬,服務單位超3000家。
“科裡科氣”的煉成,離不開原始創新。
遠近聞名的“量子大道”——合肥高新區雲飛路誕生了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九章”……
依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台,近年來,合肥量子科技成果不斷涌現,量子信息產業相關專利數量居全國前列﹔量子科技成果加速轉化,誕生佔全國1/3的量子科技企業。
再來看一架無人機。
臨近中午,伴隨一陣螺旋槳轟鳴聲,合肥市包河區中國視界產業園內,一架無人機緩緩降落。幾公裡外商場的一份外賣,轉瞬即達。
迅蟻科技配送無人機正在降落。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這樣的低空場景,在合肥屢見不鮮。
“2024年落戶以來,累計開辟航線近百條,建成無人機物流起降點近40個,常態化運行飛行累計上萬架次。”迅蟻科技華東區域總監蘇瑞霞如是說。
“科裡科氣”的煉成,離不開場景創新。
2023年以來,合肥成立全國首個城市級場景創新促進中心和市場化場景服務公司,加快構建全鏈條場景服務體系。
拿低空經濟來說,合肥不隻“飛架”起百條“空中高速”,還打開了高速長航時巡檢、載人觀光文旅等十多類應用場景。
合肥還規劃,未來將在5個旅游景點、都市商圈、科技產業園布局“3分鐘飛行圈”﹔並建設5條“15分鐘聯運線”,實現超30個eVTOL起降點的落地。
最后來看人形機器人。
合肥零次方機器人有限公司實驗室裡,隻見經研發人員一番操作,一款“盲走”的人形機器人順利爬上樓梯、再下斜坡。
“這是我們首款通用型安全人形機器人,名叫Z1。”零次方機器人創始人閔宇恆表示,Z1集成先進的硬件架構與AI智能算法,能廣泛應用於教育、文娛等行業,以及廚房、展廳、酒店等多種場景。
零次方人形機器人科研人員正在調試人形機器人。人民網記者 苗子健攝
零次方人形機器人出彩的背后,源於一支清華00后團隊。
讓人驚訝的是,成立不到半年,該團隊卻已獲數千萬元訂單,今年更是志在實現超500台人形機器人的量產落地。
“科裡科氣”的煉成,離不開“養人”沃土。
2024年,合肥新招引博士后研究人員超1100人,新增高層次人才超7000人、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超35萬人,均創歷史新高。
人才涌入,是因合肥“養人”。
無論中電信量子集團這樣的“喬木”,抑或零次方機器人這樣的“苗木”,他們的茁壯成長都需要創新生態的呵護。
“選擇這裡,正是因為合肥有科大硅谷這樣的平台。”閔宇恆介紹,雖然企業今年才落戶科大硅谷中國視界園區,卻已在融資等方面獲得支持,科大硅谷還幫助公司對接合肥大數據公司,解決算力需求。
“聚焦創新成果轉化、創新企業孵化、創新生態優化,科大硅谷成立兩年多來,已匯聚創新創業人才超7萬人,以合肥市1%的建成區面積新增了全市23%的科技型企業。”科大硅谷平台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海龍介紹。
(唐維紅、張磊、陶偉、陶濤、苗子健、陳曦)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