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市因地制宜發展稻蝦綜合種養:“稻蝦共養”一田雙收

5月13日凌晨,天剛蒙蒙亮,無為市福渡鎮周閘村外的田野已經熱鬧起來。在楊公平家庭農場的蝦稻田邊,收購小龍蝦的客商已經在等候裝車,蝦農忙著收籠、分揀、裝車,一筐筐鮮活的小龍蝦將被送往長三角地區的商超和批發市場。
“凌晨2點鐘,我們就開始捕撈小龍蝦,5點鐘南京、上海的商販就來搶貨。我們這裡水好草好,小龍蝦個大體肥,產品供不應求。”提起一籠活蹦亂跳的小龍蝦,養殖大戶楊公平喜笑顏開。
放眼望去,連片的水田泛著粼粼波光,水藻在水下舒展成一片片綠毯,藻葉上不時能看見小龍蝦褪下來的“外衣”。——這片300畝的稻蝦田裡,正生動詮釋著“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生態共贏模式。站在田埂上,楊公平算起豐收賬:“今天這邊300畝基地起蝦1200斤,能賣15000元。”
“水質好、水草旺、塘底淨,蝦才能養得大!”楊公平展示著剛撈起的“六錢”起步的大蝦,道出養殖秘訣。在多年的水產養殖實踐中,楊公平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比如“育養分區”技術,即通過分塘輪補實現精細化管理。“一畝田最多放養6000尾蝦苗。”楊公平說,成蝦捕撈后立即清塘補苗,既避免密度過高,又保障持續供應。這樣的動態管理能達成小龍蝦生長的“最優解”。
在陡溝鎮裕興村,2000多畝稻田裡的小龍蝦也迎來了集中收獲。“今年小龍蝦產量不錯,價格也穩定,中蝦批發價24元一公斤,大蝦最高40元一公斤。”無為江十月生態農業負責人胡貴友養了20多年水產,提起稻蝦共養有說不完的話。稻蝦輪作效益好,畝均可以收獲小龍蝦三四百斤,有機水稻畝產達到600公斤,一畝地純利潤兩三千元。
作為安徽省漁業重點(市)縣,無為市水面資源豐富,形成螃蟹、龜鱉、稻蝦三大特色產業,水產品總產量超8萬噸,綜合產值超50億元,穩居全省前列。近年來,無為市圍繞“一縣一業(特)”水產全產業鏈發展規劃,高位推廣稻蝦綠色健康養殖,全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29萬畝,畝均產量150公斤,走出了一條“穩糧增蝦、提質增效、綠色生態”的現代循環農業發展之路。
“全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從2017年的2萬畝發展到現在的29萬畝,綜合產值突破26億元,蝦稻共養真正成為了富民產業。”無為市漁業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許太軍介紹,“無為小龍蝦”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單,無為也獲得“中國生態小龍蝦之鄉”稱號。
如今的無為市,正將“稻蝦共養”的生態文章越做越大。全市稻蝦行業共認証“綠色”“有機”水產品48個,注冊“福渡九河”“江十月”“渡江宴”“勤香谷”等多個稻蝦品牌,“無為小龍蝦”區域公共品牌逐漸形成。
許太軍介紹,下一步,無為市將繼續加大稻蝦綜合種養推廣力度,圍繞全產業鏈發展思路,著力打造產品品質優、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無為龍蝦品牌,走出一條生態養殖的特色發展道路。(記者 范克龍 阮孟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