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譜寫鼓鄉思政“新樂章” 奏響文化育人“最強音”

近年來,安徽省鳳陽縣立足“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紅色底蘊,以培育“鼓鄉思政”品牌為抓手,創新構建“理論活、陣地實、文化亮、實踐強”的立體化思政育人體系,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如春風化雨浸潤城鄉,讓思政教育既有“鄉土味”更有“時代范”。
理論宣講“活起來”:從單一灌輸到多維共鳴
理論宣講是思政教育的“源頭活水”。鳳陽縣以群眾需求為導向,讓理論宣講既接“天線”更接“地氣”。
“菜單式”服務,精准對接需求。精心制定理論宣講的“營養套餐”,建立健全群眾“點單”,黨員干部“派單”服務,將理論學習與基層干群的實際工作生活緊密結合。設置生態文明建設、法治建設、鄉村振興等系列主題,建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聯系鄉鎮(街道)制度,常態化組織“送理論下基層”“理論宣講志願服務”等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文藝化表達,講活“大道理”。探索“文藝+宣講”模式,利用“三句半”“順口溜”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推出快板說唱《移風易俗好》、豫劇《助人為樂潘苗苗》等,將“大道理”轉化為“小故事”,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感悟真理力量。
本土化隊伍,鄉音傳遞黨音。通過“選育用”鏈條培育本土宣講隊伍,開展“中都大講堂”“鳳陽社科大巡講”等活動,打造精品課程庫和金牌講師團,讓村干部、鄉賢能人化身“田秀才”“土專家”,累計開展宣講300余場,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
陣地建設“實起來”:從紅色根脈到全域覆蓋
陣地是思政教育的“戰斗堡壘”。鳳陽縣以紅色資源為根基,構建起“線下+線上”“歷史+現實”的全域陣地網絡,讓思政教育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
紅色課堂沉浸學。充分利用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當年農家”等紅色教育基地,打造紅色課堂,組織黨員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教學,推出《緬懷沈浩同志重溫入黨誓詞》《“大包干”的歷史必然性及當代啟示》等特色專題宣講課,《1978 十八個紅手印》實景演藝項目,還原當年大包干歷史場景,讓黨員在身臨其境中感受紅色精神。
文明實踐全域融。依托縣花鼓大劇院、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大講堂、鄉村大舞台、文化廣場等陣地,舉辦“皖若春風”思政大舞台、“強國復興有我”“我們的節日”等群眾性主題活動,推動思政教育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深度融合,覆蓋群眾超萬人次。
網絡陣地創新拓。開展“網絡文明進校園”活動,組織自媒體大V採風直播,舉辦了長三角新媒體採風、“全國網絡普法行·安徽站”鳳陽集中採訪等大型活動,拍攝《二十四節氣裡的滁州味道》鳳陽人文思政課、《紅領巾說鳳陽》系列微視頻等58條,播放量破200萬,以“雲端思政”實現破圈傳播。
文化育人“亮起來”:從歷史底蘊到時代名片
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靈魂,鳳陽深挖明文化、花鼓文化、紅色文化內涵,讓傳統瑰寶煥發時代生機。
文物保護,擦亮明文化名片。以明中都遺址保護利用為核心,推出《中都古韻》系列短視頻、《中都詩刊》文集,舉辦明中都“半月談”講座,生動再現“一座中都城,半部明史書”的輝煌﹔其中《一座“皇都”的重現》在全國“人文社科之光”社科宣傳普及大賽中獲得優秀獎和最佳人氣獎。
非遺傳承,敲響“思政韻律”。將國家級非遺鳳陽花鼓打造成為思政教育的“新載體”,編創花鼓歌舞《塵封記憶花鼓情》《給未來的自己寫一封信》等,將理論融入傳統曲調,推動非遺展演進景區、進校園。開展“花鼓進課堂”活動,編排“花鼓工間課間操”,讓學生親手制作花鼓,唱跳花鼓舞,在技藝傳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文旅融合,展現文化魅力。舉辦“大明風華·璀璨鳳陽”文化旅游節,通過明文化主題展覽、沉浸式實景演出,讓游客在游覽中感悟歷史厚重。深化“明文化”“花鼓文化”“紅色文化”標識,推出“跟著史書去旅行”等主題研學課程,舉辦“妙趣國學”系列活動,共接待研學團隊1.5萬人次。
實踐品牌“強起來”:從單向輸出到雙向賦能
實踐是檢驗思政成效的“試金石”。鳳陽縣以品牌化活動為抓手,推動思政教育從“說教”走向“踐行”,實現知行合一。
打造“行走的思政課”。依托小崗村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開發“庭院課堂”“車間微黨課”等場景化教學,聆聽“大包干”親歷者口述歷史﹔建設“希望田野”游學樂園項目,引入觀光火車、主題民宿等新場景、新業態,體驗農耕、操作觀光火車,在勞動中感悟改革精神。
激活青春“正能量”。創新青春敘事,通過充滿活力的鳳陽優秀青年群像,展現當代青年有夢想、勇奮斗、敢擔當的精神風貌,推出青春主題MV《青春向未來》,全網轉載量近2000人次﹔搭建“夢想小屋”“青年夜校”等平台,惠及青少年100余人次,舉辦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比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班等活動,凝聚青年“向黨力”。
提升服務“凝聚力”。創新打造“鼓鄉公益集市”,組織愛心義賣、健康義診等活動,累計服務群眾5000余人次﹔針對外賣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設立12處“暖新驛站”,提供歇腳充電、政策咨詢等服務。組建“戎耀江淮”軍休志願服務隊和各類退役軍人志願團隊,開展思政宣講、幫扶孤寡老人等退役軍人志願服務活動180余次,讓“橄欖綠”成為文明實踐的“暖心色”。(李周 盛華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