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鏈”成勢 綠色食品產業攀高向強

在安徽,淮北市域面積不大,卻連續7年夏糧單產全省第一,持續13年舉辦食品工業博覽會,建成相山經開區、百善示范區、口子產業園三大食品產業園區,坐擁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4個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近年來,淮北市立足豐富農業資源、良好產業基礎和專業展會平台,保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定力,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安全、規模、結構、層次全面升級,形成烘焙食品、休閑食品、軟飲料類產品、農產品初加工類食品和生物科技類食品等門類相對較為齊全的食品產業體系。
2024年,淮北市綠色食品全產業鏈產值達359億元、同比增長10.17%,其中71家食品工業規上企業產值突破139億元,產業集聚效應彰顯。
守護舌尖安全 讓“好味道”走得更遠
“做放心早餐工程是系統工程,從採購、生產、配送、銷售到回收,任何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把控。”4月27日,淮北徽香昱原早餐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雲杰說。
徽香昱原是一家以連鎖經營放心早餐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早餐銷售亭遍布淮北、宿州兩市。
馬雲杰介紹,包子、豆漿這些產品銷售期限為銷售日當天,剛開始回收時,一些員工不理解,建議賣剩的放冰箱隔天再售。“將當天保質期內未銷售的產品全部召回並銷毀!”馬雲杰說,公司守護舌尖安全,嚴格執行這一規定,絕不允許銷售“隔夜貨”。
16年來,徽香昱原每個銷售亭當天沒賣掉的早餐產品,下午都會被配送車拉回公司銷毀,無一遺漏。“做食品產業,安全是第一要義,寧可自己損失也不能損害消費者利益”。
“早餐產品保質期短,銷售半徑隻有100公裡,這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短板。”馬雲杰告訴記者,去年,公司投資8000萬元建成預制調理速凍食品加工中心,布設了4條生產線,調制品、熟食制品已輻射到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等地,讓“好味道”走得更遠。
“做食品要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心。”安徽曦強乳業集團總經理王昌嶺說,乳品企業更需要在各環節精細化打磨打通,才能保証產品的質量安全。
經過多年深耕,曦強乳業通過全流程數字化重構,實現飼草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銷售全鏈條可追溯,產銷量大幅攀升,奶源還供應卡士、明治等知名食品品牌。
徽香昱原、曦強乳業重視質量安全正是淮北食品加工企業安全生產的真實寫照。
淮北市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筑牢了綠色食品產業安全基石。
瞄准消費潮流 促“高品質”供給更足
如今,隨著健康消費成為潮流,消費者對功能性食品、營養產品需求日益增長。
成立於2009年的相山經開區是安徽首家食品專業園區,先發優勢明顯,目前入駐食品企業80家,其中食品工業規上企業28家。
4月24日,記者走進吉源(淮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設備繁忙運轉,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分裝、貼標、封口、裝箱。
“我們生產的是無糖電解質固體飲料。”吉源食品總經理陳秋麗說,企業深耕復配營養食品原料、運動營養食品等細分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氨基酸營養強化劑生產商,去年實現產值3000萬元。
“眼下,我們正與合肥工業大學研發團隊合作開發小分子酶解牛奶香精,這是國內首款進入中試階段的同類產品。”陳秋麗說,新產品量產后,每年可新增100萬元產值。
作為首批入駐的功能性食品類企業,吉源食品見証了相山經開區食品產業的轉型升級。
“起初,園區產品多以原字號、初字號為主,處於價值鏈的低端。現在,這裡的食品產業鏈條逐漸向功能性食品、功能性飲料、益生菌、氨基酸、生物活性肽、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領域延伸。”陳秋麗說。
在安徽貝寶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百余名工人正熟練地對蘆筍進行清洗、去皮、修整,處理好的蘆筍經水煮、裝罐等工序后,就做成了美味可口的罐頭食品。
“這批蘆筍罐頭將裝入集裝箱,銷往歐洲市場。”貝寶食品副總經理王博說,企業瞄准海外市場需求,研發出蘆筍、蘑菇、草莓等近10種新品果蔬等類罐頭,產品遠銷33個國家和地區,一季度實現產值3800萬元,同比增長15%。
相山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黃東旭告訴記者,園區瞄准消費潮流,通過招引培育吉源食品、德蘭和創、人良生物、貝寶食品等一批高成長型企業,食品產業“低端產能過剩、高端需求供給不足”的產品結構性失衡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做強精深加工 助“價值鏈”就地提升
“新產品包括淮北燙面、面皮、米線,一季度實現銷售額400萬元。”旭源食品董事長黃旭遠對記者說,隨著產品在線上線下熱銷,預計今年銷售額可突破3000萬元。
位於濉溪縣百善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淮北旭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糧食加工企業,成立初期僅生產面粉、挂面等初加工產品。
2022年,旭源食品投資600多萬元,新建沖泡型燙面生產線,面粉經過精深加工“變身”燙面等休閑食品,附加值提高約30%,延伸了產業鏈條。
作為淮北市唯一轄縣的濉溪縣,積極發揮百善示范區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大力發展健康主食、畜禽深加工。
在安徽神華肉制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一頭生豬經屠宰后,被加工成生鮮肉、低溫肉制品、休閑食品、中式肉制品、調理肉制品等十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實現產品價值鏈提檔升級。
“企業年屠宰生豬80萬頭,生豬來自濉溪牧原等本地規模養殖企業。”神華肉制品副總經理楊冬雲說,立足豬肉制品精深加工,公司產品暢銷長三角地區,年產值突破10億元。
按照“濉溪良種—濉溪糧食—濉溪面制品”思路,濉溪縣培育了17家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糧食能力100萬噸以上,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
濉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彭玉婷告訴記者,百善示范區糧食育種生產及深加工、畜禽養殖屠宰及深加工兩大產業鏈日益完善,年產值超億元企業12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2家。
為助力綠色食品業發展,2024年6月,淮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淮北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8年)》,提出到2028年,全產業鏈規上企業達到120家以上,形成集綠色食品產業、產業創新研發、冷鏈物流商貿等於一體的大食品集群。
不久前,在2025第十二屆淮北食品工業博覽會上,淮北市一舉簽約綠色食品產業項目15個,協議總投資30.52億元﹔2025年全國葡萄酒果酒行業年會和綠色食品產業加速大會也在淮北食博會期間召開,受到全國同行業的矚目。
·短評·
淮北市結合資源稟賦,選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賽道,並把其作為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重點培育。通過聚焦重點、久久為功,綠色食品產業對淮北經濟增長的支撐能力逐年增強。去年,該市出台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徑。淮北市深挖當地優勢資源,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綠色食品產業體系,通過重視質量安全、強化科技賦能、優化產品結構、促進產業集聚,塑造出更多產業發展新優勢。(記者 吳永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