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2000余件展品,1500家單位參展 安徽科交會上的“黑科技”搶“鮮”看

2025年04月26日09:03 | 來源:合肥在線
小字號

  來趕科技大集,4月26日—28日,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以下簡稱“科交會”)在濱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會飛的汽車、能做實驗的“機器化學家”……這些新鮮的、前沿的“黑科技”,現場亮相。

https://mtyimg.hfmty.cn/c157f9cf46b67966ffed32e6934505e1

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

https://mtyimg.hfmty.cn/f8b5eed76d77f81014799608ecf4a5b1

第三屆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

https://mtyimg.hfmty.cn/b1a60f531f6a6a1a9bad6f5ef529a3d9

“機器化學家”小臨

https://mtyimg.hfmty.cn/eef81cc7c8b726c7f04f47e3a2e9f20e

達芬奇Xi手術系統

https://mtyimg.hfmty.cn/7076eed5ccca2278fa0c5389c5655c70

清華猛獅第三代飛行汽車

https://mtyimg.hfmty.cn/6773660ba77e2077221b0c1a9647e029

集中展示前沿科技

  汽車帶你“飛”,一波“有意思”的科技來襲

  汽車“長”出了“翅膀”,在科交會的科技引領展區,一輛裝載著槳翼的汽車格外引人注目,這是清華猛獅第三代飛行汽車,它能夠實現“陸空兩棲”。

  據了解,該飛行汽車融合了自動駕駛的“感知-決策-控制”架構,可進行智能化駕駛,最大起飛重量超過800公斤,起飛后速度為25m/s,可連續飛行20分鐘。

  “我們做的是前瞻性研發,它主要解決的是未來城市環境中立體交通擁堵問題。整體思路是以陸地行駛為主,空中飛行為輔,所以機體設計上還是適應了城市道路需要。”清華猛獅智能飛行汽車項目市場總監董一帆表示,當前低空經濟的發展窗口已經打開,飛行汽車是對低空飛行技術路線的一種探索,同時為汽車行業第三次技術革新提供兌現思路。

  工業無人機領域標杆產品“CW-10垂起固定翼無人機”、可遠程一鍵啟動無人機的國內首個5G網聯版自動方艙“天驛方艙”、合翼航空帶來的EH216-S無人駕駛航空器……科交會現場,多款低空領域展品,攜帶著關於未來的科技暢想。

  機器人“當家”,走進各行業

  機器人也能做實驗、搞研究。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重大科技成果板塊,一台自帶工作台的雙臂機器人——“機器化學家”小臨,正在手拿燒杯開展實驗。

  能夠一次性閱讀上萬篇文獻,計算出實驗路徑,並開展實驗,這是全球首個集閱讀文獻、設計實驗、自主優化等功能於一體,覆蓋化學品開發全流程的機器化學家平台。

  “通過大模型做理論模擬,推薦實驗方案,原來需要做幾百萬次的實驗,通過該平台,能夠壓縮到隻做幾百次,這是實驗范式的革新。”相關負責人李剛毅表示。

  從數百萬種材料的可能組合中找到最優解,科研人員也許一生都做不完,有了機器化學家,可能隻需要一兩周時間。當前,“機器化學家”已廣泛應用於高熵材料、能源催化劑、發光分子等領域並提升創制效率100倍以上。

  機器人不僅走進了實驗室,還走進了手術室。

  由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帶來的達芬奇Xi手術系統,作為“醫療助手”,可協助醫生在外科手術領域實現微創處理。

  達芬奇Xi手術系統主要由醫生控制台、患者手術平台和影像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醫生坐在控制台前,便可操縱機械臂和內窺鏡運動,完成抓取、切割、縫合等操作。

  “機械臂末端模擬人手關節,反饋到醫生眼前的影像是具有縱深的立體3D影像,更便於醫生進行手術。它能夠過濾人手震顫,實現更精細的操作。”直觀復星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當前,該手術系統已有450余台進駐各省、市級醫院,安徽范圍內,已應用醫院有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蚌埠、蕪湖等多地醫院。

  業界首個,科技為產業“加油”

  這是我們剛剛發布的‘AI+水泥建材大模型’!。”在現場,華為相關工作人員洪宇飛表示。

  4月23日,海螺集團攜手華為發布“AI+水泥建材大模型”,這是建材行業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目前,該大模型依托海量水泥工業數據以及行業知識積累,已應用在質量管控、生產優化、裝備管理、安全生產、智能問答等5類40余個場景。

  AI走進細分領域,賦能千行百業,科交會展現了最生動的圖譜。現場,華為還展示了水利智能體架構、低空經濟業務全景等。科大訊飛也攜AI“+教育”“+醫療”“+虛擬人”等案例亮相現場。

  此外,全球首台台式冷鏡電子顯微鏡也亮相科交會。

  約30厘米高的“小灰箱”,裡面可對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進行納米尺度觀測。相較於光學顯微鏡的百倍放大,該電子顯微鏡可實現幾十萬倍的放大倍率,並具有高分辨率、智能化、小型化、低電壓等特性。

  “像手機芯片、沖鋒衣表面的涂層材料等等,都可以通過這台顯微鏡進行觀測研究。”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相較於傳統的需要佔據半個房間的立式冷鏡電子顯微鏡,這台國產的台式顯微鏡更小、更便攜,適應於多場景。

  2萬平方米,看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

  作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的盛會,本屆科交會以成果展示為核心、以轉化交易為落點,總布展面積2萬平方米,包含科技引領、產業創新、“雙招雙引”路演對接等6個展示對接區。

  從新能源汽車到航空器,從全息交互到新材料,本屆科交會匯聚了2578件科技創新成果。

  作為科技展示的舞台和產業對接的平台,本屆科交會參展單位達1501家,其中企業788家,科研團隊155個,重點園區30家。

  充分展現平台服務和創新生態。除前沿科技外,科交會還重點展示了我省承接成果落地轉化政策、園區、人才、平台、金融等支撐要素保障能力,集中展示了安徽新興產業“雙招雙引”重大成果和省外目標招引項目。

  讓全國科技成果同台展示,為科技和產業牽線,科交會當“紅娘”,“有含量”的科技將進一步賦能“有需求”的產業。

  合肥在線-合新聞 記者 張玉蓮/文 張雨瑤/攝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