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搶佔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2025年04月26日08:59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科技創新領先一步,產業創新領跑一路。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近年來,我省錨定打造“三地一區”戰略定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持續用科技改造現有生產力、催生新質生產力,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提質加速,形成了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的生動局面,為不斷實現“三個往前趕”提供澎湃動能。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太陽,普照萬物,它的巨大能量來自內部的核聚變反應,而“人造太陽”是要在地球上實現可控的核聚變反應。

  前不久,在合肥科學島的北面,為下一代“人造太陽”研制“發動機”的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傳來最新進展,其八分之一真空室及總體安裝系統通過專家組測試與驗收。該系統從預研、研制、調試到正式建成並通過驗收,歷時十年攻關。

  “研制過程中構建了高載荷、強磁場、強輻照等極端工況設計與標准體系,掌握了多項關鍵技術,形成了40余項發明專利。”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所研究員劉志宏說。

  我省持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一批原創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誕生:“祖沖之三號”實現超導量子計算最強優越性,穩態強磁場水冷磁體運行刷新世界紀錄,“人造太陽”今年初創造了“億度千秒”新的世界紀錄……

  近年來,我省堅持科技打頭陣、下好創新先手棋,全力服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提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創新平台能級,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

  前沿科技成果持續涌現,更需要加快成果轉化步伐。合肥中科採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高精尖海洋物探裝備研發的企業,主創團隊成員多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老師。“以往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歸屬單位,無法賦權給技術發明人,想要轉化審核流程非常繁瑣。”中科採象創始人曹平介紹,在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的政策東風下,團隊能自主組建成立公司,並和中國科大按照協議約定收益比例,研發成果順利從實驗室推向市場。

  近年來,我省完善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暢通從“書架”到“貨架”的成果轉化通道,全面推開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截至2024年底,全省已累計賦權成果1109項,成果估值5.6億元。

  今年,我省將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打造頂尖孵化器,促進顛覆性科技成果的率先轉化和硬科技項目的加速孵化,加快構建要素充分集聚、供需精准對接、服務高度集成、成果高效落地的成果轉化生態體系。

  推動高效能產業創新,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4月23日,上海車展開幕,奇瑞集團攜53款車型亮相,實現了燃油、混動、純電全動力形式覆蓋。而在前不久舉辦的奇瑞汽車智能化戰略發布會上,奇瑞還集中展示了獵鷹智駕、人形機器人、智艙大模型等技術成果。

  從“小草房”起步到成為世界500強,奇瑞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今年一季度,奇瑞集團銷量突破62萬輛,新能源車銷量16.3萬輛,海外出口25.5萬輛,持續領跑中國汽車“出海”。

  奇瑞是我省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生動縮影。今年一季度,安徽汽車產量76.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37.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2%、83%,總量居全國第一。

  我省產業創新正在闊步前行。去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43.6%、提高0.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16.1%、提高2.1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是典型的未來產業。4月20日,深度推理大模型訊飛星火X1迎來全新升級。作為當前業界唯一基於全國產算力訓練的深度推理大模型,星火X1在數學、邏輯推理、語言理解等通用任務上效果顯著提升,通用能力比肩國際一流水平。

  我省搶抓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戰略機遇,努力在實施“人工智能+”行動上搶先一步、走在前列。去年,全省人工智能規上企業營業收入超1700億元。

  近年來,我省聚焦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新興產業“樹林變森林”、未來產業“小樹變大樹”,推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等產業規模和水平持續躍升,建設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加快以國家標准提升引領煤電、鋼鐵、有色、化工等產業邁向中高端。

  產業向“高”攀登、向“智”發力、向“綠”而行,新質生產力發展脈動強勁。當前,我省正扎實推進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兩大工程,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構建體現安徽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高質量經營主體,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

  在肥東縣的東城科創產業園內,由優艾智合制造的數十台工業移動機器人正在車間進行精密測試。優艾智合是國內頭部移動操作機器人企業,去年已將總部及智能制造中心遷至合肥。

  “我們還在具身智能領域重點發力,近期發布了一款名為‘巡霄’的類人形機器人,可完成半導體行業特殊環境下的巡檢運維等多樣化任務。”優艾智合聯合創始人邊旭說,落戶合肥后,一批員工來到合肥發展,后續人形機器人訂單也將在合肥基地生產。

  我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培養更多產業鏈、創新鏈“雙鏈主”。

  去年,我省80.4%的省科技攻堅項目、87.5%的項目資金、超80%的研發經費、超90%的省產業創新研究院都是由企業牽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

  今年4月,智能新能源重卡新勢力企業——安徽深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球總部在肥西落地,將進一步強化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效應。“目前公司已實現L2級別智能駕駛新能源重卡的量產交付,去年交付量超3000台。”深向科技董事長萬鈞說。

  2023年底,由安徽省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等共同設立的中安新能源汽車基金通過資本驅動幫助深向科技落戶合肥,展現了資本賦能的乘數效應。管理省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的省投資集團旗下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總經理方榮介紹,鐵路發展基金的投資領域覆蓋多個新興產業,幫助一批優質項目落地安徽,確保耐心資本精確鎖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

  近年來,我省不斷營造高水平創新生態,夯實人才智力支撐,用好金融源頭活水,暢通體制機制堵點,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新時代新征程,我省正培厚支持全面創新的沃土,以“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郁的創新生態,促進各類要素資源在安徽高效集聚、便捷流動、充分增值,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提質加速。(許昊杰 鹿嘉惠)

(責編:金蕾欣、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