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安慶“以文載道”打造新時代文化強市

2025年04月16日09:1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第十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吸引線上線下近3000萬人次觀看﹔5家非遺工坊入選安徽省級非遺工坊名單,入選數量全省第一﹔2025年春節假期,接待游客741.97萬人次﹔2024年,百姓大舞台展演展示近8000場,惠及城鄉群眾近千萬人次……

近年來,安慶市擰緊責任鏈條、深化改革創新、建強人才隊伍,圍繞文化強市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守正文脈之“魂”、創新發展之“力”、奏響興業之“音”,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向著文化強市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守正文脈之“魂”

鑄牢傳承之“基”

“安慶,有太多璀璨的文化,有一群熱愛文化的百姓,作為安慶本土的文藝工作者,無論流行市場如何變化,我想我們都不應忘記來處。”最近,望江縣黃梅戲劇團團長陳立正忙著三件大事——送戲下鄉、百團匯演、文化走親。

在陳立看來,無論是在家鄉的鎮村演出,還是走出去與全國各地的劇團“比武較量”,抑或是赴外地交流演出,一個來自安慶的劇團最不能丟掉的,是安慶文化的根基。

“望江龍腔”是以望江本土方言為特色的傳統唱腔,是安慶市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望江縣黃梅戲劇團的立身之本。”陳立說,傳承發展好望江龍腔,不僅是對戲曲藝術負責,更是對當地群眾負責。

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每年要下鄉演出300余場,演出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而系統性保護、傳承、發展“望江龍腔”,將更多“龍腔”戲音保留、融合進經典、新編黃梅戲劇目中,是該劇團在望江縣備受好評的重要原因。

4月13日,在望江縣太慈鎮新嶺村,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搭好舞台,隨著戲音唱響,台下的觀眾逐漸增多,當天,近200位村民到場觀看。“唱的還是我們小時候的味道,但是舞台、服裝更精美了,音響也更響亮。”當地村民周美芳今年78歲,是個老戲迷,在諸多黃梅戲演員、劇團、名角、名篇中,她最愛的,還是帶有望江本地方言的唱與白。

近年來,安慶市每年組織岳西高腔、潛山彈腔、太湖曲子戲、宿鬆文南詞等瀕危劇種開展100場以上的公益性展演。組織“安慶民歌”田野調查,對全市民歌歌手進行走訪,全面深入挖掘梳理民歌資料,建立較為完整的“安慶民歌”文字和錄音檔案,編創桐城歌《出綆歌兒》、懷腔《對歌》、望江龍腔《補背褡》等,組織開展非遺戲曲(安慶民歌)演唱會,保護傳承黃梅戲的音樂基因。加大對黃梅戲劇目的挖掘、整理力度,積極參與黃梅戲曲本典藏工程,曲本典藏工程先行本新書成功發布,首批推出大戲《天仙配》卷和《打豬草》《夫妻觀燈》等6部小戲的合集卷。實施安慶市黃梅戲36本大戲復排工程,先后復排《毛洪記》《絲羅帶》《青蓮》等30多部傳統劇目,讓更多失傳的傳統劇目得以重現舞台。

守住本、固住基,是安慶市在文化發展路上的“開路先鋒”。“文藝工作者需要笨功夫,這種笨功夫指的是在扎根一行、傳承技藝時,要肯下功夫,付出汗水才有回報。”在黃梅戲代表性傳承人韓再芬看來,戲曲演員要肯學、肯練,隻有傳承好了前輩的藝術精華,才能更好進行創新。

不僅是戲曲,安慶市還聚焦“實化活化”,加強非遺保護傳承發展。以推動非遺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為牽引,緊抓“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這個“牛鼻子”,編制實施《省級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制定《安慶戲劇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管理暫行辦法》,健全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機構。

截至目前,全市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項目名錄415項,其中國家級8項,省級39項,市級90項,縣級278項﹔市級以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58人,其中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8人,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5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295人﹔全市現有10個省級非遺傳承基地、5個省級非遺教育傳習基地,5個省級非遺工坊、22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

創新發展之“力”

探索市場之“變”

“在當今時代,文化事業要獲得發展,就要擁抱市場,挑戰不可避免,創新勢在必行。”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院長余登雲說,“我從事文藝工作已經42年,在這段時間裡,市場發生了變化,群眾的審美和喜好也有變化,沒有新意、誠意,就無法跟上時代,獲得觀眾。”

轉企改制后,安慶市各黃梅戲劇團積極融入市場浪潮,探索轉型之路。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探索小劇場黃梅戲,打造出《玉天仙》《薛郎歸》《香如故》等一批具有探索意義的黃梅戲新編劇目,深受觀眾喜愛,小劇場每年演出300余場。“小劇場戲曲是黃梅戲發展多樣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它通過特殊的藝術方式將傳統和現代的意識形態相勾連,為黃梅戲的創作探索出一個新的模式。”《玉天仙》主演夏圓圓說。

再芬黃梅公館推出“四季有戲”惠民演出活動,而在公館旁,“小辭店”將黃梅戲與咖啡融合,探索文旅產業新樣式,深受游客喜愛﹔在太湖,黃梅戲劇團走進景區,以“近距離”的表演方式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在岳西,高腔傳承中心還在下鄉演出中創新“點歌”模式,增強互動,收獲好評……

擁抱市場、創新發展同樣讓文旅“火熱”起來。正值春游季節,安慶市各地深入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因地制宜創新消費場景,豐富旅游業態,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推動“春日經濟”釋放新活力。

潛山太湖等地打造“體育賽事+自然風光+民俗文化”模式,如潛山市痘姆鄉拔河比賽、太湖半程馬拉鬆等體育賽事被搬進山間、河畔,在推介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展示民俗文化和地方特產﹔岳西懷寧等地則以花為“媒”吸引游客,第四屆安徽茶旅大會暨第十七屆大別山(安徽·岳西)映山紅旅游文化月如期舉行,截至4月15日,吸引線上線下近20萬人次參與互動﹔懷寧縣臘樹鎮煙墩村200多畝桃花競相綻放,“賞花客”絡繹不絕……

近年來,安慶市堅持精品化、差異化、多元化的發展思路,不斷推進文旅產品優化、業態升級,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著力構建現代旅游業體系,打造一批文化和旅游新平台、新業態、新場景。這些不斷豐富的新消費場景、新文旅業態,正為安慶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2024年,倒扒獅歷史文化街區、中古文物集團分別入選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天柱大峽谷成功創建4A級景區,安慶市4A級以上景區總數達25家,位列全省前三……今年3月,安慶市文化和旅游產業協會第一次籌備會議召開,安慶文旅產業正邁入集約化、系統化發展新階段。(安慶新聞網 全媒體記者 管煒)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