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埇橋區有個社區“五老調解團” 讓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趙大姐,現在路面鋪好了,出行也都方便了吧!”在宿州市埇橋區金園社區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調解員王德紅正在回訪一起糾紛。此前,金色家園小區在進行供熱管道改造時,施工方開挖路面后未及時清理,導致居民出行不便。
接到投訴后,“五老調解團”與社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很快便促成施工方與居民達成和解協議並進行補償。
“開挖小區路面施工剛開始,業主們特別惱火,既影響業主臨時的出行,又擔心后期的路面恢復。”居民趙淑華回憶道,經社區“五老調解團”調解,居民都很滿意。這起糾紛的化解,正是三八街道金園社區創新推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六尺巷”工作法的一個縮影。
這支特殊的調解隊伍成立於2023年9月,由49名離退休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組成。他們充分發揮“地熟、人熟、事熟”的優勢,將調解工作延伸到社區每個角落。
“我們不僅講法律政策,更用六尺巷的故事講情講理、講傳統,退一步海闊天空,很多矛盾其實就差一個讓字。”王德紅分享了一起典型案例:兩戶居民因彼此孩子矛盾問題爭執不下,調解團上門后,從“六尺巷”的典故切入,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兩家人各退一步,主動握手言和,孩子們恢復了正常同學關系。
62歲的老消防員儲克亮是調解團的成員之一,憑借在消防救援中積累的應急處理經驗,已成功調解15起糾紛。
“退休后能夠參與社區治理發揮余熱,讓我們老同志重新找到了人生價值感。奉獻他人,快樂自己。”這是儲克亮參加調解一年多來最大的感受,他說:“每當看到矛盾糾紛雙方握手言和的場面,又讓我們感到了無上的成就感。作為一名老黨員和老干部,要退休不退志,永葆初心、牢記使命,實現老有所為,干有所成,奉獻社區基層治理。”
走進金園社區人民調解室,“耐心疏導依法調解,秉公辦事不徇私情”的標語格外醒目。這裡依托社區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創新基層治理“123456”工作法,“一站式”調處各類矛盾糾紛,全力防范各類風險隱患。
“我們借助轄區各小區黨支部五老人員,單位先進工作者、治安積極分子等新力量,組建了金源社區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拂曉南路派出所三級警長徐源表示,該中心集矛盾糾紛排查調處、調解處理、宣傳於一體,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一個便捷高效的矛盾解決平台。同時我們不斷地完善調解室的工作等相關制度,構建起社區黨總支主導、公安主動、群眾參與的三級調解體系。
“以前覺得‘打官司’才是出路,現在家門口就有‘和事佬’,省時省力還不傷和氣。”趙淑華的話道出了居民們的心聲。
據統計,截至目前,金園社區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293件,惠及轄區群眾4000余人。其中,主動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32條,調處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矛盾糾紛90余條,化解率達99%以上。如今,“有事找五老”已成為社區居民的新習慣。
“‘楓橋經驗’的核心是‘矛盾不上交’,‘六尺巷’文化倡導‘禮讓共贏’,我們將兩者結合,讓基層治理既有法治力度,也有人文溫度。”金園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望波表示,下一步,金園社區將繼續憑借五老的“政治、經驗、威望、時空和親情”優勢,發揮“五老”忠誠敬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深度打造“五老調解團”基層治理品牌,進一步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孫啟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