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郎溪經開區:跑好“第一棒” 勇奪“首季紅”

春和景明,春暖花開,和逐日回暖的氣溫一樣,位於郎溪縣城以北的郎溪經開區,處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廠房外運送貨物的車輛往來穿梭……記者來到白茅山路19號,隻見安徽亙浩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線“火力全開”,切割、下料、焊接、精加工、包裝……各道工序銜接緊密、有條不紊,工人們忙著將新下線的半導體腔體打包發往全國各地。
俯瞰郎溪經開區。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該公司於2017年從上海遷址郎溪,2023年新建廠房落戶郎溪經開區,是一家集海上風力發電、半導體腔體配件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企業。
與常規廠房不同,為滿足半導體腔體的生產需要,樓體施工根據企業實際需求,專門設計打造。
“於去年8月份建成投產的新廠房,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安徽亙浩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簡夢林邊走邊介紹,“我們屬於重工企業,除了100多台機加工設備之外,還有25噸行車起重機。”
安徽亙浩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從上海回來之后,最大的感觸就是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簡夢林告訴記者,“新廠房於2023年3月簽協議,當年拿地當年開工,為企業的早日投產見效爭取到了時間。”
身為返鄉創業中的一員,簡夢林的感慨不止於此,“回家創業就是不一樣,除了辦事效率之外,企業融資、土地供應、人才招引等方面,都享受到了很好的政策,有時候一個電話,開發區專人上門解決。”
在簡夢林看來,回鄉創業,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個都沒落下。
企業忙生產、趕訂單、拓銷路,郎溪經開區的各個建設項目同樣也沒閑著。
連日來,在郎溪經開區,不少重點項目搶抓施工“黃金期”,與時間賽跑,和進度較勁,都在鉚足力氣忙建設,處處洋溢著干事創業的熱情。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焊花四濺……在安徽藍天玻璃纖維有限公司的施工現場,近兩百名工人多工種並行作業。在連片的建筑中,一棟棟新廠房拔地而起。
這是一家專門生產高性能特種無紡制品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軌道交通、航空航天、通訊、環保和微電子等諸多領域。
“去年9月10日開始建設,今年5月份能夠建成投產,目前外立面粉刷基本完成,部分設備已進場安裝,正在室外工程施工。”作為施工單位,安徽國八建設有限公司法人黃瑞幾乎是“扎”在工地上。
得奇產業園鳥瞰圖。郎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項目進度之所能夠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與郎溪經開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搶時間、抓進度、提效率,精簡審批環節和流程,提前做好項目建設要素保障密不可分。
這其中,令黃瑞欣慰的是,在施工方資金協調和回籠方面,做到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在年前,該項目資金到賬就達到了90%,確保了項目建設提速推進。
歷時6個月,拔地而起的新廠房,迎來了最后的裝修施工,意味著整個項目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在建設過程中,郎溪經開區成立項目專班,推動項目建設嚴格按照時間進度展開,確保按期交付。”黃瑞如是說。
倒排施工進度和投產日期,暗藏著企業和郎溪經開區對項目盡早投產的期盼,更凝聚著郎溪經開區與企業的“雙向奔赴”。
一邊擴產能,一邊忙建設。“眼下,時間來到4月份,全年增長看首季,跑好‘第一棒’至關重要。”郎溪經開區相關負責人信心十足,“在這片熱土上,以‘首季紅’帶動‘全年紅’的經濟躍遷,正成為我們拔節生長的有力回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