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櫻紅茶綠又一春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2025年04月02日10:2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39號郭桂紅,2斤4兩﹔128號胡花香,1斤8兩﹔178號張有蘭,2斤2兩……”午飯點剛過,來到茶園,老遠處就能聽到採茶工過磅稱重的吆喝聲。

“當天茶葉當天加工,春茶搶的就是一個‘鮮’字。”簡單扒拉完幾口飯的錢小明,顧不上休息,時不時捧起一把鮮葉,仔細端詳,查看茶葉品質。

春風拂綠、春茶吐翠,時下正值茶葉採摘的黃金時節,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茶園陸續進入採摘旺季。

迎著晨光,新茶吐綠櫻花綻。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迎著晨光,新茶吐綠櫻花綻。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位於周王鎮象鼻山的宣城市火紅茶葉種植家庭農場,早上6點開始,就能看到漫山新綠繪豐收的場景:採茶工們頭戴斗笠、腰挎竹簍,指尖輕捻,將鮮嫩的一芽一葉“收入囊中”。

“3月22日開採,受前期低溫天氣影響,今年採摘時間比往年推遲了10天。”錢小明說,“明前龍井和白茶芽頭小、產量少,我們要的就是一個品質,平均下來一天可出鮮葉1200斤左右。”

不同於傳統茶園,錢小明的家庭農場,主角不僅是茶,還有如煙霞般綴滿枝頭的櫻花。在這裡,櫻花肆意地開,茶葉肆意地長。用他的話來說,“櫻花爛漫、茶園翠綠,是獨屬於春日的色彩。”

為此,錢小明還給茶園取了個唯美的名字,茶櫻谷。顧名思義,茶櫻共生,櫻花開了,茶山就成了詩。

今年50歲的錢小明,早前從事的是苗圃,2018年才流轉山場開始種茶。

“櫻花花開和茶葉採摘幾乎同期,兩者結合,不僅觀賞性提高,經濟價值也能得到互補。”三言兩語,錢小明道出了茶園裡種櫻花的原委。

櫻紅茶綠又一春。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櫻紅茶綠又一春。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櫻花之美,不止於視覺。

錢小明補充道,櫻花樹與茶樹共生,根系在深處交織,花期授粉,是茶園生態鏈的重要一環,花期過后,落葉化作有機質還可滋養土壤。

在他看來,早櫻花開與龍井採摘相遇,晚櫻花開與白茶採摘相逢,採茶人穿梭於茶園與林間,高空俯瞰,就如同五線譜中靈動的音符,譜寫出春天的序曲。

從荒山種樹到開山種茶,多年來,當地的茶樹經濟,不僅綠了村庄,而且富了村民。

“前些年行情好的時候,一畝茶園收入可破萬元,即便這幾年市場回落,平均下來畝均收入也有三四千元。”價格有漲有跌,但錢小明依舊看好茶葉前景,250畝龍井,150畝白茶,忙完採摘季,就進入修剪期,“隻留20公分高的茶樁,這樣一來,每年冒出的都是新葉,為來年上新打好基礎。”

茶農櫻花樹下採春茶。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茶農櫻花樹下採春茶。宣州區委宣傳部供圖

和苗圃打過多年交道的錢小明,說起茶櫻共生模式,那是聊到了老本行。他告訴記者,目前自有的400畝林茶園,打造的是生態立體的復合林業。山場上層套種早櫻和晚櫻,中層栽植白茶和龍井,下層種上玉蘭和鼠茅草,一到春天,既養眼,又養人。

“套種最大優勢就是充分利用了林地資源,實現林業、生態和社會效益的多贏局面,通過以草制草,還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錢小明侃侃而談。

眼下,春意上枝頭,在茶櫻谷,茶的綠、櫻的粉、玉蘭的白,每一種顏色都是自然的饋贈。

“今后不僅要賣茶,還要賣風景,向著茶旅融合的方向大步邁進。”錢小明憧憬道,現在人工智能特別火,也期待賦能茶葉經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用一片葉子帶富一方。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