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質”致遠
安徽向前丨旌德: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最近這陣子,陶國強每天都盯著村裡的積分紅黃榜。
老陶是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廟首鎮裡仁村的黨總支書記,他的其中一項日常工作,就是負責及時登記榜單裡的積分增扣。“加分的紅榜還好說,這扣分的黃榜,已經空了足有大半年了。”盯著榜單,老陶嘴裡念叨著。
公示欄中長期空白的黃榜。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紅黃榜所在的公示欄旁,就是聯通著村子東西方向的007鄉道,作為典型的皖南小山村,這裡路面整潔不說,道路兩側的村民自家院落,也是被整理得井井有條。“咱這的村民們搞起衛生來,根本不用監督,甚至還有點‘爭先恐后’的意思。”老陶笑著說。
“爭先恐后”的背后,正是村裡的積分制管理和紅黃榜。2018年脫貧攻堅期間,由於當地貧困戶態度不積極,缺乏主動脫貧意識,再加上幫扶干部沒有抓手,導致脫貧工作難以開展。
積分制管理,正是誕生於這一背景下。通過對政策知曉率、環境衛生、產業發展等量化考核所得的積分,貧困戶們可以在“扶貧愛心超市”裡兌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這一定程度上激發了貧困戶們的積極性,村裡“比學趕超”的氛圍,也是從那時形成的。
裡仁村一隅。旌德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0年,積分制在裡仁村得以保留。但從原先隻針對貧困戶,轉向面對全體村民,且積分獲取范圍擴大至廢棄垃圾回收等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方面。對環境衛生優秀的村民施以積分獎勵,對積極參與全村環境整治的村民,村裡更是給予三倍積分,常態化維護了村容整潔。與此同時,村裡的“扶貧愛心超市”也正式更名為“生態美超市”,每年從村集體收入中拿出約5萬元用以補充超市物資。“這可都是實打實的實惠,大家生怕自己衛生沒做好,得不到積分獎勵,村民們人人講衛生的積極性高得很!”老陶笑著說。
村裡的積分制治理模式不僅極大方便了日常管理,也得到了縣裡的認可。2022年5月,旌德縣成立了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將積分制作為重點工作推進。
特別是2024年縣委社會工作部成立后,通過建立完善縣、鎮、村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明確各級職責,層層壓實責任,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體系。積極推進縣委書記領辦基層治理項目,將“運用積分制推動城鄉社區治理”項目作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1號工程”。
通過建立“一套積分評議標准、一家積分合作超市、一本積分兌換台賬、一份積分公示清單”的《旌德縣積分制管理“四個一”工作機制》,在“積分+基層黨建、美麗鄉村、平安建設、鄉風文明、普法宣傳”等基礎上,將“道德積分”“鄉村振興積分”“農村高額彩禮治理”等內容納入積分管理范圍,根據實際情況修訂村規民約,出台各類積分制管理方案70余份。
村民齊出動,積分換分紅。旌德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制定《積分制評議工作流程》,實行日收集、月評議、季兌現、年總結工作流程,嚴格落實申報、講評、公示等環節。每月末村民自評申報提交至村(社區)積分評議小組核實,經小組集體討論后將評議意見上報至村兩委,村兩委成立積分評定小組,對各村民小組上報的積分情況進行復核,適時在村公示欄、微信群等平台進行公示,獎勵意見經村(社區)兩委集體審定后按要求兌現,接受全體村民監督。
經過7年的堅持,現在的裡仁村幾乎沒人焚燒秸稈、大操大辦紅白喜事,大家都積極配合村裡的工作,公示欄中用以扣分的黃榜,自然也就空置了。
“下一步,我縣將進一步提升積分制推廣成效,通過設‘積分’、兌‘商品’、促‘善治’、煥‘鄉風’,實現黨建積分強引領、三治積分激活力、振興積分促發展的工作目標。”旌德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王家宏介紹說,目前積分制工作已在全縣村(社區)全面推廣,扭轉了以往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同時,該縣先后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典范縣、全省鄉村治理試點示范縣。
作為典型的皖南山區小縣,旌德縣在基層治理的復雜棋局中,緊扣黨建引領主線,創新引入積分制,激活了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走出了一條山區小縣的善治新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