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池州:稅惠助企“拔節生長” 鄉村振興“增色添香”

人民網池州4月10日電 (記者周坤)春風輕拂,池州山巒間,萬畝翠竹向著藍天奮力舒展,生機勃勃。山上竹子拔節生長,山下車間加工火熱。
4月9日,記者走進池州高新區鴻葉集團智能化生產車間,150套自動化設備正高速運轉,精准抓取原料,送入全自動加工線。經過18道工序,粗糙的原料搖身一變,成為6至12毫米的標准吸管,日產量高達500萬隻。
鴻葉集團智能生產線上,工人正在收集竹吸管。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如此龐大的生產規模,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原竹供應。鴻葉集團財務總監陳琳坦言:“企業生產需要採購大量的原竹,而我們合作對象大部分是村級合作社,必須及時兌付資金。但是,我們的產品銷售回款周期較長。因此,保持充足的流動資金對企業十分重要。”
為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難題,池州稅務部門通過上門指導,幫助公司准確適用稅惠政策。同時,優化出口退(免)稅辦理流程,將平均退稅時間壓減到3個工作日內。
與此同時,池州稅務部門通過各項服務舉措和政策幫扶,僅在2024年為該公司退稅減稅降費4000余萬元。
陳琳表示,這些資金被用於產品研發、技術改進上,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給足了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創新發展的底氣。
得益於一系列政策的強力扶持,如今,從日常用的竹簽、竹筷,到搭配飲品用的竹吸管、甜品用的竹雪糕棒,該公司竹制品靠著技術創新,在日用品、快消品領域全面開花,讓“以竹代塑”全面駛入發展“快車道”。
一年之計在於春,將春日顏值加速轉化為產業價值的,還有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
在這裡,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篩分、切斷、風選、揀剔……剛採摘下來的鮮嫩茶葉經過一道道工序逐漸變成了“高香、味醇、形美、色艷”的祁門紅茶。
“我們採用‘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目前輻射涵蓋總種植面積4.4萬畝,合作的示范農戶超1.6萬戶,帶動皖南5個重點產茶縣區的經濟發展。”安徽國潤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殷天霽介紹,“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稅收政策支持。稅務部門不僅給我們帶來各類利農好政策,還為我們提供貼心的政策輔導,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池州稅務部門工作人員上門宣傳相關政策。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為助力茶文化、茶產業持續發展,池州市稅務局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精准聚焦茶經濟,組建特色農業服務隊,進茶園、上茶山、入茶企,詳細為企業講解茶葉粗加工與深加工在稅務處理上的差異,引導企業把握農產品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相關政策要點,及時解決企業涉稅疑難雜症。
一個個精准化、個性化服務,為農業企業發展保駕護航,為鄉村振興注入“稅動力”。池州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稅務部門將繼續為農業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涉稅服務和合規指導,助力特色農業結出更豐碩的果實,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更穩健的步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