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累計完成排污權交易14筆685萬元

3月19日下午,一場特殊的集中簽約儀式在市生態環境局會議室舉行,7家企業分別與該局簽訂《安徽省排污交易合同》,總成交金額205萬元。這是宣城市首宗排污權政府儲備庫出讓項目,該項目成功簽約標志著宣城市在推進排污權市場化交易、優化環境資源配置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宣城生態系統完好,空氣優良率超90%,環境空氣質量常年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全媒體記者 戴巍 攝
據了解,本次交易按照污染物類型分為四個標的,計劃出讓化學需氧量55噸、氨氮10噸、二氧化硫25噸和氮氧化物85噸。經制定進場交易方案、發布公告、報名審核等程序,3月12日,四個標的順利完成現場開標,共有11家企業參與競價,最終郎溪達明熱力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成功競得相應排污權指標。這是我省實施排污權交易改革以來排污權政府儲備庫出讓規模最大、競拍企業數量最多的一宗排污權交易。
自2024年2月安徽全域推進排污權交易后的“第一單”在宣城落地以來,宣城市堅持圍繞環境有價、使用有償、交易有市、改革有效的目標,積極探索、深入推進全市排污權交易工作,以充足要素保障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宣城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排污權交易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持續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生態保護補償運行機制,成立市排污權交易和儲備管理中心,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將市場機制引入環境污染治理,通過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技術改造升級等方式,轉讓、租賃交易富余排污權,激發企業自主減排的內生動力。在規范排污許可方面,實行重點項目清單化管理和全流程網上運轉,建立動態提醒機制,通過提前介入、上門服務、即來即審等方式,及時跟蹤幫扶,在提高排污許可証核發質效的同時,摸清排污許可証“家底”,為二級市場排污權儲備提供基礎支撐。為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排污權交易的積極性,宣城市還積極探索多元化扶持激勵機制,建立二級市場儲備庫,起草編制排污權儲備和出讓管理辦法,建立完善排污權許可確權、有償使用、市場交易、監測監管等制度機制和政策體系。2024年,全市共審核自主減排項目9個,公開發布富余排污權意向轉讓企業3家。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二級市場交易14筆,交易總金額達685萬元,在排污權交易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全省“四個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安徽全域推進排污權交易中拔得“第一筆交易”,且在交易數量、單筆交易額和交易總金額方面均位列全省第一。
在自上而下形成改革合力的進程中,各縣(市、區)在盤活“綠色資源”方面也呈現諸多亮點。
“先行先試”舉措有力。2024年,全市境內跨縣市區交易第一單、同流域涉水污染物交易第一單均在宣州區開展。宣州區以完成全省“第一筆交易”為新起點,繼續發揮政策優勢,縱深推進改革工作,用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保障綠色發展空間,完善排污權交易要素市場化配置,構建區級排污權交易“周轉池”“蓄水池”,形成“減排量支持新增量”的良性循環,保障重點項目落地,更好賦能經濟社會運行各領域、各產業、各環節。
“全省唯一”成效矚目。2024年以來,長三角三省一市探索制定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排污權交易試點實施方案和相關技術規范,積極推進區域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宣城市積極響應,廣德市作為全省唯一一個長三角區域試點縣(市),參與長三角區域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權交易市場建設。2024年6月,廣德市兩家公司分別與上海市、浙江省企業完成首批長三角跨區域排污權交易簽約。
“下一步,宣城市將在持續穩步推進排污權交易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創新,摸排全市二級市場富余可交易排污權,主動靠前服務項目落地,完善並出台《宣城市排污權政府儲備和出讓管理辦法》,積極活躍、科學調控二級市場交易,全力營造企業主動減排增效的良好氛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道。(全媒體記者 余結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