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馬鞍山雨山區:“騎手”變“幫手” 治理添“新”力

2025年03月26日09:48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關乎著社區的和諧穩定和百姓的幸福生活。然而,人口流動的加劇、多元需求的呈現使得傳統治理模式急需新的突破口。

日前,雨山區安民街道萬達社區創新成立了“‘騎’心共治”志願服務隊,將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這些城市“新力量”轉化為基層治理的“騎士軍”,讓他們化身為“移動探頭”和“小巷管家”,有效賦能基層治理。

“流動哨兵”有效化解基層治理難題

3月19日下午2時許,外賣騎手丁超像往常一樣穿梭在萬達金街准備取餐,突然,他發現一處地磚破損了。“看著不起眼,要是老人被絆倒了可不得了,破損的地磚也影響環境。”心裡這樣想著,丁超便毫不猶豫停下了車,快速掏出手機按下快門,將破損地磚的照片傳進萬達社區“騎”心治理流動哨兵志願服務微信群。

“萬達金街北門古早飯堂門口地磚破損”“萬達金街10棟小門出口處地磚破損”……丁超在群裡簡要說明了情況。消息發出后,不到一分鐘,萬達社區網格員黃婉月就看到了,她立即在群裡“艾特”萬達金街的物業經理姚海。隨后,姚海安排工作人員前往現場處理。不久后,破損的地磚便被修復一新。

這只是萬達社區“騎手吹哨、社區應哨”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在這裡,像丁超這樣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佩戴著“‘騎’心共治”標識徽章,穿梭於大街小巷,登門入戶,化身食品安全監督員、安全隱患排查員、環境衛生巡邏員,成為基層治理的“移動探頭”和“小巷管家”,一種由新就業群體探索引領的基層治理新模式正逐漸形成。

從“治理對象”到“治理力量”的創新實踐

萬達社區是典型的商住混合社區,涵蓋4個居民小區以及商圈樓宇、商業外街、星級酒店等多種業態,周邊聚集了6個快遞網點、2個外賣配送站點,大量新就業群體長期活躍於此。面對復雜的社區環境和多元的治理需求,傳統治理模式已難以全面覆蓋,亟須創新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如何將這些新就業群體從“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力量”,成為社區治理的關鍵課題。

考慮到新就業群體每日穿梭於社區之中,對社區環境、安全隱患等問題有著最直接的觀察和體驗,擁有天然的“前哨”優勢。於是,萬達社區在雨山區委社會工作部的指導下,廣泛發動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組建了第一支“‘騎’心共治”志願服務隊。目前,已有70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與社區簽訂“共治”承諾書,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騎’心共治”志願服務隊以社區為單位建立微信交流群,通過“隨手拍問題”“隨手報隱患”“隨手幫小忙”等方式,形成“騎手吹哨、社區應哨”的治理新模式。自隊伍成立以來,累計發放各類宣傳冊15000余份,收集電動車“推車進樓”、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線索280余條,有效提升了社區基層治理的響應速度和覆蓋范圍。

“小積分”換“大服務”,基層治理“雙向奔赴”

萬達社區的“‘騎’心共治”模式,不僅讓新就業群體找到了歸屬感和榮譽感,更讓基層治理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鼓勵新業態“騎士軍”積極參與基層治理、當好“流動哨兵”,社區以“小積分”激活“大能量”,特別制定了《“騎”心共治,“流動哨兵”積分兌換制度》。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通過參與社區治理獲得積分,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體檢套餐等獎品,

使得他們的每次善意都能具象化體現。此外,2名表現突出的外賣騎手還入選了全市新就業群體“最美”系列先進人物。

“以前電動車亂停亂放、垃圾亂丟的現象很常見,現在有了這些志願者,社區環境干淨多了,大家的安全感也提高了。”萬達社區黨委書記夏廣婷表示,這不僅是一場社區與新就業群體的“雙向奔赴”,更是一次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下一步,萬達社區將依據累計服務時長評選年度優秀“流動哨兵”,激勵更多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積極投身志願服務。(張令琪 江蕊)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