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湯 一座城”淮南牛肉湯系列報道③從壽春城到淮南牛肉湯

美食與美景,是述不盡、拍不膩的主題。從壽春城到淮南牛肉湯,串起了淮南的文旅篇章。
聚焦淮南牛肉湯和淮南的景致,有兩檔節目可以完美詮釋:一是《舌尖上的中國》﹔二是《足尖下的中國故事》。
先聊聊《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在微博裡多次提及淮南牛肉湯,除了作為安徽人的鄉情自豪,更多的是對那縈繞齒頰、經久不散的鮮美滋味的念念不忘。他說:“那充滿動物油脂的鮮美的湯,單是想想,就可以讓我滿口生津”。
奇妙的是,命運似乎早有安排。
2月3日,這檔節目第四季開播。同一天,電視劇《六姊妹》也在中央廣電總台同一頻道登場。劇中淮南牛肉湯頻繁出鏡,其誘人香氣,順著熒屏飄進了千家萬戶。這股香氣,像一隻溫柔的手,輕輕撥動了觀眾心底那根名為“鄉愁”的弦。
再把視線轉向《足尖下的中國故事》,一場用腳步丈量大地、以鏡頭定格美好的頂流拍攝活動。《六姊妹》熱播,為淮南加了層濾鏡,那些被歲月打磨沉澱的角落,在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捕捉下,走進大眾視野。這裡的美食、建筑、山水,都在鏡頭中娓娓道來屬於自己的故事,或古老、或溫馨、或激昂。
“舌尖”與“足尖”,一個關乎味蕾,一個關乎步履﹔一個連接美食,一個連接美景。兩者宛如兩條緊密交織的絲線,共同編織著文旅融合的淮南精彩敘事。而足尖下的淮南故事,撩動“心尖”!讓本地人惺惺相惜——這裡是我家,也讓外地人蠢蠢欲動——現在就出發!
舌尖承味:一碗湯裡的千年“繾綣”
“喝過淮南的牛肉湯嗎?”“沒喝淮南牛肉湯,說明你沒有真正來過淮南!”迎接遠方的客人,我們常會這樣說。這絕非普通的寒暄,它像一把神奇的鑰匙,瞬間就能打開淮南美食與文化交流的大門。而這不僅是對一道美食的自信推薦,更是身為淮南人的自豪宣告。
當歷史抖落一身煙塵,讓我們的手上多了一碗牛肉湯。它讓我們遐思無限,淮南牛肉湯源自哪裡?
百度“淮南牛肉湯”,如此表述:淮南牛肉湯起源有宋代趙匡胤和淮南王劉安兩種說法。
從歷史傳說來看,淮南牛肉湯的誕生與壽縣壽春城緊密相連。
相傳五代十國時期,趙匡胤據兵八公山攻打壽春(今淮南壽縣),壽春守將劉仁瞻軍紀嚴明,守城如命,趙匡胤部隊久攻不下。關鍵時刻,老百姓宰殺自家耕牛,煮成大鍋湯送進趙營。官兵喝了牛肉湯后士氣大振,一鼓作氣攻破壽春城。后來趙匡胤登基,始終對這碗牛肉湯念念不忘,民間便將淮南牛肉湯傳為“神湯”“救駕湯”。
這個傳說為淮南牛肉湯增添了傳奇色彩,也表明在那個時期,壽春地區就已經有了牛肉湯的食用傳統。
自北宋中期起,壽州就有回族遷居,當時有回民約200戶千余人,之后城內出現了“回回街”,城西北還建有清真寺。明代中葉,大批回民移居壽州生息繁衍,回民烹制牛肉和牛肉湯的獨到技術也隨之流傳。回民以牛肉作為主要肉類,他們自制牛肉湯食用,后來漸漸做起牛肉湯生意。這種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壽春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為淮南牛肉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壽縣東街巷口,古壽春牛肉湯店遠近聞名。清晨,食客們接踵而至,有的是附近的老街坊,有的則是聽聞盛名遠道而來的旅人。每一口都是歲月凝練的精華。這碗牛肉湯,不僅是美食,更是壽春千年飲食文化的傳承,承載著壽春人與牛肉湯跨越千年的深厚情緣。這份情緣,在悠悠歲月裡生根發芽,歷經無數個春秋,依然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足尖追隨:一碗湯裡的城市“風華”
天地間的每一處“地道風物”都值得我們去“奔赴”、去領略。
當我們的足尖踏上淮南這片土地,便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她的獨特韻味。
地生萬物——淮河滋養了這片土地的豐饒與生機﹔道法自然——淮南人用智慧將自然饋贈化為美食與文化﹔風化成典——楚漢風韻在這裡代代相傳﹔物寶天華——牛肉湯、豆腐等美食,成為淮南的閃亮名片。
在這裡,一次暢聊,或許就是一次對城市的人文洞察﹔一次邂逅,可能是一次與山水的風光奇遇﹔一次沉浸,可以是一次與文化的深度對話﹔一次品嘗,也能成為一次歷史的回味。
而淮南牛肉湯,無疑是地道風物的鮮活代表、生動注腳。
近年來,淮南市以牛肉湯為媒,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賦予這碗湯更深厚的文化內涵。
牛肉湯節、文化產業博覽會的舉辦,不僅讓牛肉湯成為城市的符號,更讓它成為連接歷史與當下的橋梁。
《淮南牛肉湯賦》的創作,將牛肉湯的歷史與文化凝練成詩意的文字﹔微電影、“湯歌”及其flash動漫作品,則以現代藝術形式,讓牛肉湯的文化表達更加多元與生動。
2008年,淮南牛肉湯被納入中華營養早餐工程。
2015年9月,一場盛大的千人共品牛肉湯活動,成為全國美食界的焦點。這場活動成功創造了最大的烹煮牛肉湯容器、規模最大的牛肉湯品嘗活動兩項世界基尼斯紀錄,“淮南牛肉湯,一鼎冠天下”的美譽自此傳遍大江南北。
2016年,淮南牛肉湯成功申報中國旅游金牌小吃,同年,被中國烹飪協會錄入首批“中華小吃名錄”。
2017年,淮南牛肉湯制作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淮南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
淮南牛肉湯的魅力,遠不止於那醇厚美味、悠遠文化,更在於它串聯起的龐大文旅版圖,她的香氣始終彌漫在人們足尖所至之處。它將武王墩的神秘、壽州古城的厚重、淮河的綺瀾、老街的煙火、八公山的秀麗、九龍崗的工業記憶、焦崗湖的瀲灩串聯在一起,勾勒出淮南獨特的文旅畫卷。
淮水之濱、八公山下,淮南以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盛會,向四海賓朋發出熱忱邀約。
壽州古城尋味旅行月暨江淮美食嘉年華,於古城牆下,在體驗館內,透過歷史文物、多媒體展示,游客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千年之前的楚都。在這裡,他們不僅能品味到正宗的牛肉湯,還能深入了解楚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淮南豆腐文化旅游節暨牛肉湯美食文化節上,“豆腐西施”的溫婉與“湯王爭霸”的熱烈相映成趣,將豆腐的細膩與牛肉湯的醇厚完美交融,開啟一場舌尖上的奇妙之旅。豆腐的白嫩如玉,牛肉湯的濃香四溢,這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淮南文化的深度交融。
焦崗湖首屆文旅節暨第四屆淮南牛肉湯文化節,湖水波光粼粼,游客們手捧牛肉湯,一邊欣賞著湖光山色,一邊品味著這傳承千年的滋味,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靜止。景區負責人介紹,節慶期間游客量同比增長320%,周邊農家樂收入翻番。牛肉湯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為這片山水打開了人氣與活力之門。
《六姊妹》熱播,劇中對淮南牛肉湯的生動描繪,讓它成為了現象級話題。取景地九龍崗歷史文化街區因劇而火,直播互動、非遺展銷將牛肉湯的誘人香氣傳遞,街區內牛肉湯館日均營業額突破5萬元。
在文旅融合的進程中,淮南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不斷挖掘新亮點,開拓新場景。淮南還積極推進武王墩墓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擬建4A級特色旅游景區。未來,這裡將成為游客探秘楚國歷史的重要窗口,讓沉睡地下千年的歷史遺跡重見天日,與牛肉湯文化相互呼應,共同講述淮南這座城市的故事。
心尖沉醉:一碗湯裡的情感“原鄉”
前幾年,新浪網友“王昊的微地圖”發了條微博:“隻用麥當勞的位置就能畫出美國地圖,我們有這樣的飲食連鎖嗎?”看似平常,卻引發上萬跟帖評論。大家紛紛表示不服:“沙縣小吃申請出戰”“成都小吃稱霸江湖多年”“蘭州拉面毫無壓力”“桂林米粉笑而不語”。其中,淮南網友神回復:“淮南牛肉湯多如牛毛。”
這回復一點不夸張,去過淮南的人,對街頭巷尾大大小小的牛肉湯店肯定印象深刻,隨便一搜就有2000多家。“南北奔波數千裡,未進淮南聞湯香”,這句話足以體現這座城市對牛肉湯的深深執念。
“美食猶在,鄉情可覓”。
我們在任意網絡平台上輸入“牛肉湯”,搜索結果如眾星捧月般指向一個地名——淮南。它所給出的“產地答案”,彰顯市場統治力和鄉情牽引力。
各地食客對淮南牛肉湯好評不斷,更動人的是,在無數飽含鄉愁的文章裡,都能看到淮南牛肉湯的身影。漂泊在外的游子,字裡行間滿是對家鄉味道的眷戀,一碗熱湯承載著童年記憶、成長足跡和對故鄉的牽挂。這份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讓淮南牛肉湯成為淮南人心中無可替代的鄉情寄托,淮南也與牛肉湯緊緊相連,成為一段被網絡銘記、游子傳頌的鄉情佳話。
現代作家宗承灝在《一碗湯的鄉愁》中寫道:“淮南牛肉湯,香氣溢四方﹔如今走他鄉,味蕾依舊香。”道出回首故鄉遠、味美難再期的復雜心境。在蘇州開牛肉湯店的淮南人朱紀常,宣傳時也總提到“媽媽的味道、記憶中的味道”。
去年9月,安徽白藍集團與迪拜餐飲企業簽約連鎖經營項目,要建兩家500平方米的淮南牛肉湯綜合餐廳。集團負責人感慨:“這不僅是推廣淮南牛肉湯,更是為了讓海外游子感受家鄉的溫暖。”
“尖”字——“小”居上,恰似從壽春城歲月深處熬煮出的一碗牛肉湯,湯中煙火氣,點滴生活味﹔“大”在下,猶若包容萬象的文旅之城,城中千年韻,處處皆綺卷。
舌尖味,足尖景,心尖縈。這碗湯,是千年食光的“傳承”﹔這片景,是朋友圈的“爆款”﹔這座城,是文旅界的“頂流”。
淮南,用一碗湯讓你滿口生津,用一片景讓你步履不停,最后還悄悄偷走你的心——這真是個讓我們一邊喝湯一邊感嘆“人間值得”的地方!(記者 張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