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文化體育>>教育

合肥八中教育集團銘傳高級中學開展“AI賦能高中課堂教學”研討會

2025年03月26日10:0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為積極探索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新路徑,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3月19日,合肥八中教育集團銘傳高級中學舉行“AI賦能高中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以“技術賦能·智慧共生”為主題,通過學科案例分享與技術應用展示,探討人工智能技術與高中課堂的深度融合路徑,為未來教育創新注入新動能。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本次研討會聚焦學科教學實踐,多位教師代表分享了AI技術的創新應用,呈現了AI技術在教學全流程中的創新應用。外語教師徐家林老師以“擁抱變革”為主題,從個性化學習路徑的構建到智能作業批改,再到教學進度的動態監測,全方位展現了AI技術的魅力。徐家林認為,AI不僅能夠提升教學質量,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物理老師王雷從AI助力教學內容創新、優化教學方法與策略、提升學生學習體驗、在實驗中的應用以及賦能教學的挑戰與應用六個方面,詳細分享了AI賦能物理教學的感受。他通過智能實驗模擬系統還原天體運動軌跡,借助學習行為分析平台實現精准學情診斷,特別是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競賽輔導方案,讓復雜物理概念可視化呈現,為AI賦能物理教學做出了表率。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現場。

化學老師白姍姍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分子結構數據庫與危險反應模擬系統,通過手勢識別技術實現"無實物操作",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使實驗教學效率大大提升﹔她通過智能解題案例,著重分享了教學內容智能化的具體實施路徑,強調“技術輔助”與“教師主導”的平衡。白姍姍圖文並茂,用詳實的數據說明AI在化學解題和命題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白老師認為:“AI是資源開發工具,但課堂的靈魂仍是師生互動。技術越發達,越需重視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信息技術老師朱麗珺的分享尤為引人注目。她以“數字人教師”開場,生動演繹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對教育場景的重構,並演示了智能作業批改、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等應用。“AI時代的學習秘訣是保持好奇心,但人際互動始終不可替代。”她結合多個跨學科案例,呼吁教師以開放姿態擁抱技術變革。朱麗珺用詳實的案例,扎實的數據給大家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

研討會的交流階段,該校副校長顧海濤指出,AI時代已如潮水般涌來,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重塑教育的面貌。在教學領域,AI不僅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利器,更是點燃學生求知熱情的星火,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多元化學習體驗的大門。AI技術的恰當運用,讓教學變得更加精准高效,也讓學生的學習從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索,在自信中不斷成長。

顧海濤指出,AI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既要善於學習利用,更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可過度依賴。他呼吁教師們以批判的眼光駕馭AI,始終堅守教育的初心,做有溫度的老師,用智慧與情懷點亮學生的未來。

本次研討會不僅是技術賦能的成果展,更是基礎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樣本。近年來,肥西縣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服務於課堂,推進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應用,構建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智慧教育體系。成為全國第一批“央館人工智能課程”規模化應用試點區和“央館領航社素質課”試點區,獲評2024年“中央電化教育館領航社素質課”應用試點工作優秀組織單位。(劉敏琴 韋章標 林興勇 文/圖)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