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含山:解密鄉村振興的“花”樣密碼

2025年03月25日16:08 | 來源:馬鞍山日報
小字號

三月末風光好,含山縣陶廠鎮大漁灘省級濕地公園內,金色的油菜花海與濕地風光交相輝映,一場以“春游含山趣追花”為主題的旅游活動季在此拉開帷幕。來自長三角地區的百余家旅游企業齊聚含山,共同見証“春來含山 大美之觀”的文旅盛景,展現了含山縣以油菜花為媒激活“美麗經濟”的創新實踐,更折射出該縣近年來深耕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脈絡。

文旅突圍:從“一荷獨秀”到“四時常新”

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大漁灘省級濕地公園曾以盛夏千畝荷花搖曳的盛景聞名遐邇,其依托濕地打造的“廉”文化主題公園更成為含山縣的生態名片。然而,隨著“接天蓮葉無窮碧”的景觀年復一年上演,“花開人潮涌、花落園寂寥”的文旅困局逐漸顯現——單一季節性景觀難以支撐全域旅游可持續發展,如何讓濕地資源突破季節桎梏,成為鄉村振興必答的時代命題?

面對發展瓶頸,含山縣以“系統破題、全時突圍”為思路,創新推出《四季花海農文旅融合發展規劃》。在延續大漁灘濕地公園荷花品牌的基礎上,計劃構建“春賞黃金海、夏觀粉黛妝、秋聞稻穗香、冬看蘆花雪”的全季景觀體系:即早春油菜鋪就金色地毯,盛夏荷花書寫清廉篇章,深秋稻浪翻騰豐收喜悅,深冬蘆花搖曳勾勒水墨意境。尤為亮眼的是冬閑田油菜輪作項目,通過“綠肥還田+景觀再造”雙輪驅動,既破解了冬季農田閑置難題,又為次年景觀升級蓄足底氣。種糧大戶王付平算起綜合賬:“油菜與水稻輪作,每畝增收200元,化肥錢省了,土地肥力還提升了,這賬本越算越厚實!”

活動火爆:“春游含山趣追花”激活全域旅游鏈

在含山,3月啟幕的“春游含山趣追花”系列活動,以“花”為媒串聯起全域文旅資源。據現場統計,活動主會場大漁灘濕地日均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創新打造的“花海巡游專線”將凌家灘古文化遺址、褒禪山森林公園等景點串珠成鏈,計劃開設串聯全縣文旅點位的一、二日游“大禮包”。

在活動現場,游客乘復古小火車穿越金色波浪,體驗“人在畫中游”的詩意。本地非遺含弓戲《劉二姑吵嫁》、情景快板《春光如畫逛含山》等特色節目,將地方文化深度融入自然景觀,形成“人在景中游,文化心中留”的沉浸式體驗。非遺市集上,含山扎染、泥塑等手藝現場展演,老鵝湯、運漕酒等非遺美食日銷量破千份。同步推出“雲上花海”直播,邀請周邊文旅博主帶網友“雲賞花”,線上話題瀏覽量突破100萬次。“早就聽說含山油菜花海美,這次特意從合肥自駕過來!”游客李女士笑道,她手機裡存著剛拍的短視頻:“剛發抖音就獲贊破百,評論區都在問這是哪。”

文化喚醒:土地基因催生“沉浸式”文旅新場景

含山深諳“景觀有限,文化無窮”的融合發展之道。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5000年文明與AR技術結合,推出沉浸式考古體驗項目,在褒禪山景區隨著王安石《游褒禪山記》的腳步探尋華陽洞的神秘勝景。美食更成為文旅融合的“黏合劑”,銅閘鎮“老鵝湯美食節”歷經十載培育,2024年美食活動期間吸引游客12萬人次,帶動餐飲住宿消費超1500萬元,“鵝遇美食村”、凌家灘景區年均承接研學團隊300批次,形成“文化IP+體驗場景+消費場景”的三維融合,文旅產業正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從濕地荷花的“一季熱”到四季花海的“全年紅”,含山以系統思維重構發展格局,以文化激活資源潛能,讓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創新實踐,都在書寫著鄉村振興的“含山密碼”﹔每一朵綻放的油菜花,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腳。隨著全域旅游鏈的日益完善,含山正向著“四季生金”的現代化農文旅融合示范區穩步邁進。(唐延豪)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