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區:讓社區養老服務更有“溫度”

垂暮不離親,養老不離家,不出社區便能享受到養老服務,是很多老年人的期盼和需求。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享受屬於他們的“晚晴”時光。
在相南街道黎苑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內,一些老人正在精神飽滿地排練戲曲﹔在醫務室內,簽約醫生定期前來坐診給老年人量血壓、測血糖……在這裡可以看到,社區食堂、老年大學、閱覽室、醫務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
老人在排練。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相山區是淮北市主城區,轄1個鎮、8個街道,共有社區75個。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7.68萬人,佔全區總人口的14%,老齡化趨勢明顯。為應對這一問題,相山區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圍繞規范提升和示范引領兩個原則,採取黨建聯建共建、定制服務清單、社區互助養老、專業人才培育、“益心為老”服務、運營管理監督六項行動,探索實施黨建引領嵌入式養老“126”工程,在社區建設嵌入式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全托照料、醫療護理、文體娛樂、助餐配餐、上門家政維修等服務。
黎苑社區黨總支書記任艷華介紹,轄區共有居民5千余人,其中老年人602位。前些年養老基礎薄弱,自去年8月份嵌入式養老綜合體建成后,逐漸受到轄區老年人的歡迎和支持。“應該說各項服務收費都比市場價有較大優惠,基本上是半志願的形式。”任艷華介紹。
“午餐四菜一湯,兩葷兩素還負責送餐上門,才10塊錢。”73歲的老人鄧金美說。
“自從我們社區建了這個養老服務中心,真是太方便了,不僅買菜做飯不用愁了,還能一起下下棋、練練歌,生活都舒坦了。”一位老人告訴記者。
簽約醫生定期前來坐診給老年人檢測身體健康狀況。人民網記者 王曉飛攝
為滿足老年人對健康的多元化需求,南黎街道錦華苑社區依托小區紅色物業,對物業辦公用房進行適老化升級改造,引入專業化服務機構提供康養服務。東街道通過社區“搭台”、紅色合伙人“擺攤”、群眾“趕集”的模式,創新開展“來趕集吧”特色活動,為老年人提供文藝匯演、政策宣傳、磨刀縫補等便民服務。此外,還有多個社區或組織轄區內黨員、退役軍人、社會團體志願者等開展為老服務,為轄區老人提供家電清洗維修、日間照料、上門家政等服務﹔或邀請老年大學優秀講師每周前來授課,包含書法、音樂、料理、智能手機使用等各方面,豐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提升生活技能,得到了老人的一致好評。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下一步,相山區將持續深入開展黨建引領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在全區范圍內聚點成面,構建完備的黨建引領下的養老服務體系,持續發揮志願服務隊的紅色力量,為轄區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