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社區物業”,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網格化管理是常見的基層治理模式。該模式想要發揮最大效用,必須發揮好社區網格員的作用。由於收入偏低等原因,社區網格員很難全身心投入工作,對網格化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戰。
“實施‘兩員一體’后,我有兩份工資,月收入2300多元,不需要再干其他工作了。現在,我和居民面對面接觸交流的機會多了,片區內有什麼情況可以第一時間知曉,及時向社區反映。”近日,阜陽市颍州區文峰街道奎星社區網格員張敏告訴記者。
阜陽市堅持黨建引領,以“社區物業”為抓手,探索建立社區黨組織、片區黨支部、片區物管會、社區物業公司“四位一體”的物業協同管理機制,實現社區網格員與物業網格員“兩員一體”,提高社區網格員的待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充實社區管理力量,從而激活基層治理“一池春水”。
兼職變專職
網格員回歸“主業”
“多虧了社區網格員,樓下的路燈才能修得這麼快。”2月15日,阜陽市颍州區奎星社區菜園巷片區居民牛賀玲開心地說。
不久前,牛賀玲所在的居民樓下路燈突然變暗,她擔心晚上出門時出現意外,於是將問題反映給負責菜園巷片區的社區網格員周子勤。周子勤隨即將問題反饋到奎星社區,社區及時聯系市政部門,壞掉的路燈很快就被更換了。
除了接收居民反映的問題,周子勤還會主動收集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大家的煩心事和矛盾糾紛。
“我每天要做的就兩件事,一是把片區環境衛生搞好,一是與居民‘打成一片’,傾聽居民的心聲和呼聲,及時向社區報告。”周子勤告訴記者。
而在過去,周子勤很難做到兩者兼顧。之前,她每個月隻有500多塊錢工資,入不敷出,隻能另找一份收入高些的工作補貼家用。因此,社區網格員對她來說,只是兼職,無法投入太多精力和時間。
“兼職”的社區網格員很難織密、織牢網格化管理這張網。
“以前,社區網格員的工資是按管理人口數量計算的,一人一月一塊錢。在奎星社區,每名網格員平均管理300人至500人,因此月工資隻有300元至500元。”奎星社區黨委書記鞠艷分析說,這不僅是奎星社區的現狀,也是大部分社區面臨的共性問題。
2020年9月,奎星社區成立了社區物業公司——韻霖物業公司。該公司在招聘物業網格員時,優先錄用社區網格員,實現社區網格員與物業網格員“兩員一體”,社區網格員每個月至少增加1800元工資,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
“物業網格員干的其實就是保安、保潔工作,活不累,而且就在家門口,大家都是街坊鄰居,有啥事第一時間就掌握了。”周子勤說。
社區辦物業
老破街巷換新顏
成立社區物業公司,奎星社區的最初目的並非解決社區網格員待遇低的問題,而是破解老舊小區無人管的難題。
奎星社區位於阜陽市老城區,佔地面積約1.2平方公裡,常住居民4690戶13739人。轄區內房屋多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居民自建房、規劃設計標准低的單位家屬院,基礎配套設施先天不足,物業公司不願進駐,物業管理成了“燙手山芋”。
社區成立了韻霖物業公司后,向居民提供基本的衛生環境和安全的生活秩序,並提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承諾,物業費為0.2元/平方米至0.3元/平方米,比市場價低不少。
這麼低的服務費,物業公司能運轉下去嗎?
“沒問題。”韻霖物業公司負責人徐家昌告訴記者,在物業公司的運營成本中,管理人員的工資佔據了很大比例,而他們公司的管理人員與社區干部是交叉任職的,社區干部不在物業公司領一分錢工資。
韻霖物業公司堅持成本定價與開源節流相結合的方式,保証不向群眾多收一分錢。
以菜園巷片區為例,3名保安、4名保潔和2名垃圾清潔員的年工資分別為7.2萬元、8.76萬元、4.8萬元左右,合計20余萬元。片區有598戶,其中100戶沒有住人不用繳物業費,再去掉由單位代繳的150戶,剩余340多戶按每戶每年200元至300元計算,收取物業費9.3萬元。另外,豐巢快遞櫃每年收入3.3萬元,轄區十幾家單位(含代繳的150戶物業費)收取物業費7萬多元,再加上其他公共收益,基本上能覆蓋物業公司開支。
“大門有人看了,衛生有人打掃了,路燈和監控也有了,我們對社區物業非常滿意。”居民牛敬堂說。
“四位一體”
破解“腸梗阻”難題
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在基層治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要想做好基層治理,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必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奎星社區黨總支根據老舊小區分布情況,將轄區劃分為中清、法院、奎星、一建、菜園巷5大片區,按照“一片一支部、一樓一小組”的原則,成立片區黨支部,以樓棟為單位設立黨小組,把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社區的各個角落。
“我們按照‘黨支部建在片區上’的原則,社區‘兩委’中的黨員到包保片區擔任片區黨支部書記,同時兼任片區物管會主任,片區物管會、社區物業公司中的黨員進入片區黨支部擔任支部委員,加強了黨組織對片區的精准覆蓋。”鞠艷告訴記者。
奎星社區通過探索實行由社區黨組織、片區黨支部、片區物管會、社區物業公司共同參與的“四位一體”物業協同管理工作機制,可以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凝聚轄區多方資源力量。
奎星社區黨委委員孫浩不僅是菜園巷片區網格長,還是菜園巷物管會主任,身兼數職的他在開展工作時得心應手。
“‘四位一體’的工作機制,能夠確保社區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避免出現‘腸梗阻’現象。”孫浩說,從環境衛生到矛盾糾紛,他都能找到合適的身份介入,而且能從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文峰街道黨工委書記曾亮告訴記者,奎星社區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領導,破解了網格化管理“有名無實”的難題,充實了網格員隊伍,真正發揮了社區網格員的作用。目前,該街道轄區內14個城市社區全部成立了社區物業公司,49個片區均已成立片區黨支部、物管會,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實現全覆蓋。(記者 安耀武 李鵬 通訊員 王東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