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救治5天新生兒,創省內最小年齡手術紀錄

近日,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復旦兒科安徽醫院)新生兒外科團隊,成功利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為一名出生僅5天、體重僅3.2公斤的腸旋轉不良患兒完成手術。這一手術不僅刷新了安徽省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在兒科領域的最小年齡和最輕體重紀錄,也標志著該院微創外科技術邁入精准化、智能化的新階段。
病情復雜,機器人技術破局
患兒秦寶寶(化名)出生后出現反復嘔吐膽汁樣物,經該院診斷,確診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該疾病需要通過手術復位扭轉的腸管,解除腸道梗阻,以恢復腸道功能。傳統開放手術存在創傷大、對腹腔內臟器干擾明顯等弊端,容易引發術后腹腔粘連等並發症,導致腸功能恢復緩慢,且會在腹壁留下明顯手術瘢痕,影響患兒日后美觀。
手術中。安徽省兒童醫院供圖
為提供最佳治療方案,新生兒外科主任醫師高威決定採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輔助手術。該機器人的機械臂擁有540°超靈活旋轉能力,能夠精准解剖病變組織,同時有效避免對腸系膜血管及周圍腹腔組織造成損傷,為患兒的手術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穩、准、巧”,機器人術中顯神通
手術過程中,達芬奇機器人的三大核心優勢得以充分展現。一是超強穩定性:機械臂能夠過濾人手的自然震顫,在進行毫米級操作時,始終保持穩定,如同磐石一般。二是極致精准性:高清3D視野可將手術部位放大10倍,醫生能夠清晰分辨神經與血管,確保病變段腸管組織被精准分離,順利解除梗阻。三是靈活微創性:手術僅需4個不足1厘米的微小切口,極大程度減少了創傷。術后患兒疼痛輕微,恢復速度明顯加快。
在高威的精准操作下,手術順利完成,全程出血量不到5毫升。患兒術后腸道功能快速恢復,僅9天就順利出院。
技術拓展,邁向頂尖醫療水平
自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落戶該院以來,其應用范圍已逐步覆蓋泌尿外科、普外科、新生兒外科等多個領域。此次成功救治省內年齡最小、體重最輕患兒,不僅是科技賦能醫療的生動體現,更標志著該院正朝著更微創、更精准、更前沿的國內頂尖醫療水平大步邁進。
安徽省兒童醫院(安徽省婦幼保健院 復旦兒科安徽醫院)未來將持續深化機器人技術與多學科的協作,讓更多家庭受益於尖端醫療技術,為健康安徽建設貢獻更大力量。(趙孟天 黃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