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縣:“讓人心安、幸福的地方就是家鄉”

“自己動手麼嗬嗨,豐衣足食麼嗬嗨……”連日來,來安縣汊河鎮臨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歡歌熱舞、歡聲笑語不斷,“心有臨溪 巳巳如意”新春主題活動吸引了社區各個演出團隊輪番上台表演,來自天南海北的居民歡聚一堂,共慶佳節。
“在這裡生活了幾年,早就把汊河當成了家。”來自江蘇南京的退休職工謝濤告訴記者,初來汊河安家,考慮的是這裡房價便宜,離南京近,慢慢地,便捷的交通、完善的配套、優美的環境讓他愛上這裡閑適又充滿煙火氣的生活。
“雖說是跨省,但和在南京養老一樣便利。”謝濤說,從家門口乘坐跨省公交,十多分鐘便可直達南京地鐵三號線林場站,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早已實現“一卡通行”,就醫、購藥可直接報銷。位於汊河的來安縣第二人民醫院與南京多家醫院有合作,每天都有來自南京的專家坐診,看病不僅報銷便利,甚至因為人口少,在南京很難搶的專家號,在汊河能更方便地挂到。
汊河鎮毗鄰南京,位於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層。2019年5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出台,10月,來安縣政府即與南京江北新區簽訂共建框架協議,規劃建設頂山—汊河省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
隨著兩地聯系日益緊密,與南京江北新區隔河相望,距離南京長江大橋僅18公裡的汊河鎮臨溪社區涌入大量雙城生活的外來人口,他們有的是就近養老的南京人,有的是在南京或汊河工作的年輕人,還有大量隨遷的老人、孩子。“我們社區外來常住人口有1.6萬人,其中一半是南京人,而另一半幾乎涵蓋了中國所有省份的居民。”臨溪社區黨支部書記朱赟對記者說,想讓老人在異鄉幸福生活,讓他們盡快熟悉環境,產生歸屬感特別重要。為此,社區志願者帶他們熟悉周邊的菜場、銀行、醫院,並指導辦理異地醫保、養老轉移等手續,組織舞蹈隊、書法班、樂器班等,並在傳統節日組織包餃子、搓湯圓、包粽子等活動,讓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老人走出家門,彼此成為朋友。
來自黑龍江哈爾濱的孫成順多才多藝、性格開朗外向。他參加了老年樂隊,每天和伙伴們一塊排練,隔三差五參加社區組織的各種演出,很快擁有了自己的“朋友圈”,融入了這裡的生活。汊河,已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臨溪社區的外地人口以“一老一小”為主,社區在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了文化閱讀空間、親子活動室、書畫室、康養中心等各類功能室27間,戶外還建有便民廣場、景觀水系、文化公園等。針對年輕人的托育需求,還依托社區兒童之家、家長學校、轄區學校等陣地,創建“無疆課堂”,實施“志願積分”,建設兒童友好社區。
“讓人心安、幸福的地方就是家鄉,現在汊河也是我們的家鄉。今年春節,孩子們從南京過來,我們一起在汊河過年。”謝濤說。(記者 羅寶 通訊員 苗竹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