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春走基層丨草莓映紅新光景

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 陶濤
2025年02月04日09:0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大哥,草莓怎麼賣?”“大果貴些,小果實惠,都是現摘的。”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朱橋鄉汪南村,大棚外,前來購買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江成林看到攤位上有人光顧,立刻放下手頭活,滿臉笑意,快步迎上去。

前來購買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前來購買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老江屬牛,今年剛滿40歲,種草莓10多年,在當地算是“老莓農”。春節這幾天,老江也沒閑著,天天在大棚裡忙著採摘、分揀,和妻子一起,用辛勤的勞作,收獲屬於他們自己的“甜蜜”。

曾經,老江是一名油漆工,2008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腿部粉碎性骨折,右眼幾乎失明,出院回來,整個人都抑郁了,成天一臉迷茫。”老江回憶道,那是最低谷的一段日子。

不甘於從此一蹶不振,在遠房表叔的引薦下,老江慢慢走出車禍的陰影,轉行種起了草莓,“不用挑,也不用擔,上手后都不是什麼力氣活,家門口就能種。”

江成林和他的草莓大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江成林和他的草莓大棚。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包地、搭棚、買苗……頭一年老江小試牛刀,種了6畝地。“因為經驗不足,技術也跟不上,草莓得了灰霉病,虧得連本都不剩。”說及過去,老江早已釋懷。

他坦言,經歷了生死考驗,讓他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領悟,虧了不怕,大不了來年再種。

沒有經驗攢經驗,沒有技術學技術,老江愣是憑一股子韌勁,在草莓大棚裡種出了希望。第二年雖然細節有所欠缺,管理還不到位,但已經看到了回頭錢,開始有得賺了。

和草莓打交道多年,市場有好有壞,行情也有高有低。老江深諳,價格把控不了,所以隻能在草莓品質上下功夫,“就目前長勢來看,畝產4000斤打底,比照去年和前年價格,畝均收益可達3萬元。”

老江妻子為新鮮摘上來的草莓分級。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老江妻子為新鮮摘上來的草莓分級。人民網記者 汪瑞華攝

這些年老江種草莓,有虧也有賺。他告訴記者,2021年不僅產量高、價格也俏,那一年掙了30多萬。

眼下,正值草莓上市旺季,走進老江的大棚,一壟壟草莓映入眼帘,白色的小花點綴在片片簇擁的綠葉中,不時有幾顆飽滿紅潤的草莓“探”出腦袋,煞是喜人。

來到隔壁大棚,老江順手摘了幾顆粉色草莓,遞到記者手上,“嘗嘗這個,口感是不是更糯一些?這是新品種‘粉玉’,別看貴,可緊俏了!”

說話時,老江憨憨一笑,眼睛瞇成了縫。

鮮紅的草莓“探”出腦袋,煞是喜人。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鮮紅的草莓“探”出腦袋,煞是喜人。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春節期間,老江家的草莓供不應求,很多都是送往水果超市,還有不少人帶著孩子過來體驗採摘樂趣。每天天不亮,老江一家就起床在大棚忙碌,天黑才收工。辛苦歸辛苦,但看到滿棚的草莓,他心中滿是成就感。

採訪的間隙,顧客來了一撥又一撥,老江的手機也響個不停。在老江心裡,滿棚的草莓映紅了新年光景,也點燃了他對新年的期盼:“希望2025年日子像草莓一樣紅紅火火,美滋滋的,也甜絲絲的。”

(責編:歐愷、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