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蝶變“淮海”②丨讓科技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呂歡歡
2025年01月29日09:50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近年來,淮海實業集團累計投入研發經費9.4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0%,以逐年遞增的研發投入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強化首創性技術研發,煤矸石高效脫碳設備技術和HH窯焙燒系統兩套工藝填補了國內煤矸石脫碳低成本、高值化、可復制性技術空白﹔

建成煤矸石制備新型膠凝材料產業創新研究院、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研究院、5家省級技術中心企業、3家省級企業研發中心以及9家高新技術企業、7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2個博士后工作站……

一個個振奮人心的突破,是一次次奮勇爭先的跨越趕超。在淮海實業集團這艘“巨輪”乘風破浪的身后,是科技創新“引擎”賦予的澎湃動力。

技術革新推動產業升級

一直以來,傳統的採煤方法導致地面塌陷,引起建筑物、土地與環境破壞。如何在開發煤炭資源過程中實現礦井綠色開採、生態保護和促進地方經濟協調發展,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早從2002起,集團子公司——中勘科技便參與開展“覆岩隔離注漿充填不遷村開採技術”研究。經過七年不懈努力,2009年,此項技術在劉店煤礦成功得以實施,並迅速在整個華東地區得到廣泛應用。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中勘科技注漿分公司副經理周子龍介紹,採用什麼材料注漿,都是經過了長期的摸索。

近年來,公司通過成立博士后工作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從注漿濃度、材料比重、煤矸石破碎粒度、粉煤灰、黃土等材料成分配比,多方面綜合優化注漿材料,達到降低成本、成效顯著的目的。

在一次次的工程實踐中,中勘科技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逐漸掌握了注漿層位的選擇、注漿壓力的控制、注漿材料的多樣化等各技術環節,並在對工程監測、項目管控、效果評價中形成了一套系統的控制流程和方法,最終實現了綠色開採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

截至目前,累計擁有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74項。今年8月,《一種淺埋煤層注漿充填綠色採煤方法及沉降觀測裝置》發明專利獲得2024年度第十一屆安徽省專利優秀獎。

中勘科技在科技創新探索上的每一步,生動地映射了整個集團推動科技創新的決心與活力,展示了集團從理念到實踐,再到產生實際效益的完整路徑。

近年來,淮海實業集團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持續推進創新平台建設、創新產品培育、深化產學研合作,為“五新”淮海發展蓄勢賦能。

截至目前,集團公司擁有有效專利478項以及16個研發平台,其中省級研發平台11個,市級研發平台4個,內部研發機構1個。今年前三季度全口徑研發投入強度達2.6%,同比增長23.61%,為集團公司高質量發展注入科創動力。

數字化轉型賦能產業創新

追求卓越、敢為人先的淮海實業集團並不滿足於此。今年以來,淮海實業集團又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以此推動技術迭新。

其中,集團公司所屬安徽礦機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建設,在智能工廠建設取得新進展。

通過實施5G+MEC建設、擎宇皖星雲建設、5G+AI焊接機器人智能採集編程控制、智能化噴涂車間改造、5G邊緣AI視頻安全合規監測平台建設等一系列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改善產品質量,提升智能化水平,助力煤機設備四化升級。

同時,集團所屬相山水泥程蔣山數字化智慧礦山建設成功完成,實現了地質建模、地表建模、儲量計算、生產計劃、爆破設計、生產配礦等多個功能,大大提高了礦山開採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另外,集團所屬華星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建設初有成效,通過“數控車床、激光切割機、焊接機器人”等設備“更新換代”,實現傳統生產裝備的數字化替換,激活傳統生產力躍升核心引擎。

不止於此。集團所屬相王現代服務有限公司主動順應老齡化社會發展需求,聚焦“互聯網+養老服務”,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高新技術,依托智慧養老系統平台,將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等資源有效整合起來,開展智慧助餐、助潔、助急、監管等服務,累計錄入老年人信息4229人,養老機構63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207個,實現了養老服務供給的優化和提升。

一來二往之間,集團公司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和數字化項目招引,得以不斷提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

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振江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今后五年,集團將堅持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生產實踐中勾勒出技術創新路線圖,加強重大科技項目攻關,努力形成一批原創性、引領性關鍵核心技術,切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以創新之力跑出發展加速度。

(責編:金蕾欣、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