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4000億后,滁州今年要干這些事
人民網合肥1月13日電(記者周坤)“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000億元大關﹔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07.1億元,增長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62億元,增長4%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
1月12日,滁州市召開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滁州市市長胡春華作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一年,滁州淨增規上工業企業241家、總數達2807家,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新增省級院士工作站4家、連續兩年居全省第一﹔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獲評全省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數量全省第一。新增省級智能工廠3個、數字化車間16個,均居全省第二……
透過數據,不難看出,過去提到滁州,人們往往驚羨於她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游資源、宜居的城市特質。而如今,滁州向外界展現出了“高顏值”的另一面:向“新”而行,以“質”致遠。
俯瞰滁州市城區。趙辰攝
如今,當GDP突破4000億后,滁州將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定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
要實現這一目標,滁州有怎樣的底牌?
雙招雙引、創新驅動,依然是滁州的經濟“基本盤”。報告中提出,今年推進“基金叢林”建設,重點打造總規模55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群。全年新招引億元以上項目400個以上,保持人口、人才、資金、技術“四個淨流入”。
同時,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5家以上、市級20家以上,新增省級研發平台30家以上。持續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全年新備案產學研合作項目100項以上,推動更多成果實現“從0到1”的突破和“從1到100”的跨越。
作為“安徽東大門”的滁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無疑是最大機遇、最大勢能、最大紅利。
報告中提出,以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為牽引,滁州借東風、搭平台、促合作,形成更多戰略融合發展成果。
在平台建設方面,加快蘇滁高新區擴展區建設﹔推動頂山—汊河、浦口—南譙新型功能區加快省級開發區申建﹔提速3個寧滁結對合作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和主導產業引育﹔謀劃共建環高郵湖綠色一體化融合發展區。
在產業協同方面,緊盯南京江北新區重點產業,探索“研發在南京,制造在滁州”模式。深入嵌入合肥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鏈,努力打造合滁寧產業走廊。
在交通互聯互通方面,加快建設滬寧合、寧淮、合新鐵路﹔推進揚州—淮南、京台改擴建等高速公路建設,確保鳳陽—定遠高速開工建設,滁合高速建成通車,全力推進全椒—祿口、金湖—天長—儀征等高速。
在民生共享方面,全方位加強與滬蘇浙地區生態共保聯治、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文旅康養資源共享,推動公共服務與滬蘇浙地區無縫銜接、便利共享。
“在實際工作中,各地各部門要力求能快則快、能超則超,努力在省內當先鋒、在長三角爭進位。”會上,胡春華言辭鏗鏘。
打好“十四五 ”收官戰,滁州其勢已成,其興可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