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泗縣:凝“新”聚力 繪就幸福底色

2025年01月06日09:1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曾經,泗縣患者前往外地求醫是常事。加之來回舟車勞頓之苦不便因素等,無形加重患者就醫負擔,往往延誤最佳治療時間……

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實現新突破,展現新作為,把“暖民心、辦實事”作為泗縣衛健工作主要目標和方向,讓群眾健康生活更有“醫靠”,看病就醫加速從“有”向“優”破題。

新年伊始,泗縣衛生健康委以黨建聚力促進醫療衛生工作提升,以健康服務能力提升豐富黨建工作內涵,凝“新”聚力,從紙上的文字,落地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這種發展為民的邏輯和情懷,一直得以延續……

王永強的新生活

“原以為要到外地三甲醫院才能治療,沒想到在‘家門口’就順利完成了手術,手術這麼輕鬆,效果還這麼好。”新年的第一天,家住泗縣草溝鎮秦橋村55歲的王永強(化名)和家人難掩激動之情。

常年在外從事運輸工作的王永強,五年前因前列腺增生,一直在吃藥控制。近半年病情逐漸加重,吃藥效果不佳,已成為王永強的“難言之隱”。家人通過泗縣“醫訊平台”,來到泗縣人民醫院泌尿外一科就診。

接診的婁騰飛診療團隊考慮患者年紀相對較輕,手術願望較強烈,遂與患者和家人溝通,採用國際上先進的“藍激光”可以有效治療前列腺增生、且術后並發症發生率極低的治療方案。

“新式武器”與先進技術聯袂助力,為患者的健康生活贏得了更多可能。

術后第一天,王永強便能下床活動,排尿困難的症狀得到顯著改善,這讓他和家屬欣喜不已。

近年來,泗縣衛生健康委以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為基點、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8鄉鎮衛生院、174個村級衛生室為“前哨”,利用泗縣縣委縣政府的搭建平台,上接“天線”、下延“觸角”,實現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而厚植人才成長和發展的“肥沃土壤”,則是更好發揮人才支撐作用的“源頭活水”。

這樣的“雙向奔赴”,不止發生在王永強一個人身上。因技術創新獲益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的康復得益於醫院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而這背后是縣衛生健康委對“持續技術創新”的堅持。

縱觀婁騰飛成長經歷,從“青苗人才”到“學科骨干”到“學科領頭人”,科室床位“一床難求”……“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風向標,我們年輕骨干有責任不斷精進。”婁騰飛感慨道。

病有良醫,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讓生命得以健康發展,是一種幸福。泗縣衛生健康委主任覃蘭芳介紹說:“建機制、搭平台、拓跑道,讓廣大青年在干事創業中迅速成長,人才集聚效應初顯,發展‘底座’更實、‘勢能’更足。”

李來喜的新期盼

1月3日,黑塔鎮衛生院成功為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靜脈溶栓治療,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接力”。

今年52歲的男性患者李來喜,出現間歇性胸痛、胸悶、伴大汗淋漓10小時,黑塔鎮衛生院急診醫生尹興龍接診后詢問病情及查體,9:36分完成了首份心電圖,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並向“泗縣胸痛救治工作群”請求會診,診斷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排除禁忌后給雙抗、他汀、抗凝治療,啟動院前溶栓流程。

黑塔鎮衛生院迅速成立以院長熊培仁為組長的救治小組,積極與患者家屬溝通后,在縣級專家遠程指導下,實施靜脈溶栓治療。半小時后患者胸痛基本消失,復查心電圖ST段回落,溶栓成功……

“黑塔鎮衛生院‘真來勁’,咱們老百姓以后健康有‘醫靠’了,這不,春節前兒子要結婚,過兩天出院后,我還得替他操辦婚事呢。”經歷了一次與“死神”的搏斗后,李來喜立馬豎起了大拇指,連連稱好。

“全縣一張網”是以縣級醫院牽頭,以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信息互聯共享救治網絡體系。建立以縣級醫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急救中心為依托,鎮衛生院基層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站為基礎,村衛生室為哨點的三級聯動區域協同防治體系。目前,基層衛生院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已能開展靜脈溶栓技術。

“一旦發現異常,牽頭醫院便立即啟動遠程會診程序,與基層醫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共同討論病情和治療方案,必要時進行快速轉診和救治。”泗縣人民醫院心內一科副主任醫師盧海濤說。泗縣將著力完善村鎮縣三級聯動、區域協同救治體系,構建輻射更廣、服務更優、水平更高的急救“生命鏈”。

高晴的新願景

一邊為患者把脈,一邊細心觀察患者的面色,手握銀針,選穴、著力、捻轉、提插、動作嫻熟,一氣呵成……這是運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師高晴每天工作的日常。

畢業於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專業的高晴,曾就職於鄉鎮衛生院,去年8月通過遴選調入該中心、11月赴安徽中醫藥大學參加為期兩周的針灸專項提升班。高晴的這份責任與熱愛源於針灸不僅可以治療常見病,在急性病、疑難病的領域也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放輕鬆,別緊張,按我的指令呼吸,施完針后,你可以睡一覺……”在該中心中醫科門診綜合治療室裡,高晴正熟練地為一名失眠患者施針,消毒、調呼吸、扎針,在患者感到很舒適的狀態下完成了壯醫臍環穴、安眠三穴等穴位施針。

“針灸特別神奇,每次施完針,我睡得可香了。”患者韓女士說,由於工作壓力大,她經常失眠,睡眠不足導致她身體疲憊,脾氣暴躁,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不久前,她聽說運河街道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能治療失眠,便慕名前來尋求治療,困擾韓女士大半年的失眠症得到有效治療。“家門口有中醫針灸診療,醫生水平高,也很有耐心,服務也好,真正是為咱老百姓辦了實事,讓我們看病更方便了。”前來就診居民紛紛點贊。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泗縣衛生健康委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形成縣中醫院以中醫診療為中心、康復和養老為兩翼,鎮衛生院以建設中醫特色專科為著力點,各鎮重點打造1—2個中醫藥服務示范村的縣域內中醫藥三級網絡服務模式。

如何充分發揮中醫特色與優勢?縣中醫院醫務科科長高猛的話可見一斑,在傳承經典的道路上遵循“診療優質高效,守正傳承創新”的宗旨,做到診斷標准化、診療經典化,積蓄新動能、注入新活力。

目前,泗縣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建成中醫館,174個村衛生室均配備了至少1名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鄉村醫生,基層醫療機構中醫類別醫師佔比29.32%、中醫診療量佔比37.23%……

“我們學中醫有句話叫‘半日臨証半日讀書’。”高晴坦言道,“我的目標是不斷提高治療效果,為廣大民眾帶去健康與福祉,讓附近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便捷、更優質的中醫診療服務。”

上述故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是泗縣衛生健康事業蓬勃發展的真實寫照,一項項醫改惠民舉措猶如一股股暖流,讓群眾就醫更方便、更溫暖、更舒心。

運用創新思維“破題”,共謀發展新格局。“下一步,將一如既往聚焦民之所呼、民之所憂、民之所盼,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加快‘搶機遇’、追求‘可持續’,以實干和擔當,不斷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歸屬感、幸福感。”泗縣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李寶軍說。(劉海峰)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