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干字當頭!2025年安慶“六大實招”促發展

2025年01月13日09:4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合肥1月13日電(記者高飛躍)1月12日,安慶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安慶市市長張君毅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2024年,安慶全市上下錨定“進百強、上台階”,交出了怎樣一份答卷?

報告指出,預計全年GDP增長6%左右,跨過3000億元歷史性節點。

安慶振風塔。安慶市委網信辦供圖

安慶振風塔。安慶市委網信辦供圖

這一年,制造名城建設步伐加快。高價值發明專利量增長37%,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總數達615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800家,高新產業增加值增長13%。

這一年,市場活力不斷迸發。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超500個、協議投資額超1800億元﹔民間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3,“四上”企業數量突破5200家。

這一年,鄉村全面振興精准發力。建成高標准農田23萬畝,耕地數量連續三年淨增加,糧食播種面積、總產量實現“雙增”﹔“萬企興萬村”實施項目501個、總投資近40億元,村均集體經營收益突破50萬元。

這一年,文化軟實力明顯提升。長江文化研究院、黃梅戲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四季有戲”黃梅戲展演百千萬工程累計演出近1.2萬場次。

這一年,民生保障扎實有力。“救急難”互助社實現村(社區)全覆蓋﹔“三公裡”就業圈實現市域全覆蓋,累計發放創業貸和穩崗貸30.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人數達3.8萬人。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安慶市提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生態環境質量及能耗指標完成省下達年度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安慶推出“六大實招”。

加快科技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

提升創新能力。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等行動﹔扎實開展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經濟等攻關項目,爭創省級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

推動產業升級。培育壯大汽車及零部件、化工及新材料等千億產業集群﹔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完成億元技改項目100個以上、技改投資增長15%﹔大力發展高端“雙生”制造產業 ﹔加快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建設,力爭“天柱一號”火箭完成首發,建成安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

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

深化要素綜合改革。推深做實領導干部聯系包保制度,常態化開展“宜咖吧”企業家沙龍等活動,持續擦亮“滿宜辦”一流營商環境品牌﹔全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制度,全面推行“不見面審批”,加快建成“無証明城市”﹔支持金融機構推出更多“小、快、靈”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融入多重國家戰略。全面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立健全與上海徐匯、江蘇南通、浙江湖州常態化聯系、全方位對接、定期式互訪工作機制﹔完成岳西-英山等省際毗鄰地區產業合作示范區規劃編制﹔深化安慶池州“一江兩岸、擁江發展”。

加速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提升中心城市能級。深入實施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完成“一帶一軸一環三城”首發項目14個以上﹔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4個,改造老舊小區129個,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入實施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優鏈、優農六大工程,新建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1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52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198萬噸以上,新增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0萬畝﹔深入實施“千萬工程”,開展“百村行動”,建成省級精品示范村20個左右、省級中心村80個左右。

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文旅融合發展

做強文旅融合特色品牌。實施重點文旅項目牽引、經營主體培育等行動,推進六尺巷、獨秀山公園爭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深化“四季有戲”黃梅戲展演百千萬工程,高標准建設安慶戲劇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做強黃梅戲數字雲平台。

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施文化基因解碼賦能工程,加強黃梅戲文化、桐城派文化等研究,建立黃梅戲曲本庫和數據庫﹔創建六尺巷禮讓文化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打造成為全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場所。

彰顯民生保障成色和生態文明底色

全力以赴發展民生事業。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成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10家以上,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縣5個﹔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新增城鎮就業人數4萬人。

持之以恆保護生態環境。持續推動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廢棄礦山修復治理實現“清零”,創建省級美麗河湖﹔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林業碳票制度,創建省級綠美村庄、綠美鄉鎮40個。

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

加強系統思維、精准施策,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持續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統籌技防、物防、人防、工程防、管理防建設,扎實開展危化品、經營性自建房、燃氣、電動自行車、特種設備、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專項治理,2024年及以前已排查出的存量重大事故隱患基本消除,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廣運用“六尺巷工作法”等治理方式,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9%﹔健全信訪積案化解常態長效機制,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達90%以上。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