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錨定產業強市,宿州何以沖刺“收官之年”

陶偉
2025年01月12日11:0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產業“牛鼻子”如何抓?宿州有了“一攬子”方案。

1月12日,宿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宿州市市長王啟榮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產業強市,緊抓強鏈集群不放鬆。把壯大‘5512’產業作為‘一號工程’,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2023年12月,宿州市委六屆六次全會通過了《關於做大產業集群奮力追趕蘇北在皖北全面振興中走在前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5512”產業工程,即發展五大主導產業,轉型提升五大傳統產業,做大十二大特色產業集群。

宿州航拍。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宿州航拍。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五大主導產業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能源(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高端綠色食品、生物醫藥﹔五大傳統產業則包括裝備制造、建材和家居、輕紡鞋服、造紙及紙制品后加工、煤電化工等。

今年,圍繞發展壯大主導產業,宿州提出,開展工業穩增長“五大行動”,動態跟蹤、靶向培育規上工業企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五大主導產業給出具體壯大路徑外,《政府工作報告》還對謀劃未來產業給出相應實施藍圖:“深化與航天科工合作,謀劃建設市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加快構建“5+X”未來產業體系,積極爭創第二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

轉型提升傳統產業,今年,宿州繼續“咬定”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不放鬆——推動中小微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打造10個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實現重點行業規上制造業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同時在具體產業上實行一“業”一“策”,諸如,“推進裝備制造產業的智能化與新能源化轉型”﹔“提升建材、家居產業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等。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上,宿州強調的是因地制宜:推動埇橋區瞄准綠色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改革試驗基地﹔碭山縣則瞄准兩個集群——果蔬食品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醫療器械產業集群﹔蕭縣則要做強防腐蝕涂料特色基地和功能性新材料特色產業集群﹔泗縣要做大汽車零部件(農機裝備)和光伏制造特色產業集群規模﹔同時推進宿州經開區醫藥化工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另外,宿馬園區和市高新區則分別聚焦造紙及紙制品后加工基地建設及算力產業擴量。

項目是產業的支撐。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除了在加速項目建設及要素保障作出相應規劃外,更強調了招大引強的的科學化與市場化。

例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規范招商引資行為,強化專家論証、律師把關、盡職調查、集體研究,提高招商引資質量。”

另外,宿州提出“構建‘市場+資源+應用場景’等招引新模式,用好基金招商、市場化招商等招引新機制等”。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建項目,力爭利用省外資金突破千億元”。

聚焦產業強市,今年宿州將不斷釋放“改革”與“開放”兩把“鑰匙”的能量——改革上“緊抓創新創造不放鬆”,開放上“緊抓融圈入群不放鬆”。

具體在改革上,要以改革促創新,以改革助發展,以改革優環境。尤其在創新上,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深化與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院所對接合作,用好中科大科技商學院、“科大硅谷”等產學研平台,有效運營北京、杭州“科創飛地”等。今年,宿州提出梯度培育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50家,力爭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突破45個,新增省級創新創業平台10家。

開放則堅持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作為最大紅利,全方位加強同滬蘇浙等地區深度合作。同時推進產業發展互聯共進,推動園區平台互動共贏及基礎配套互通共享。

今年,宿州提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縱深開展杭宿結對合作幫扶,依托杭實集團等持續引進優質項目資源。加強大運河文化產業帶建設。支持宿州經開區加快創建國家級開發區。積極引入滬蘇浙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等。

據悉,2024年,初步預計,宿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超2400億元,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2.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城鎮、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左右。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