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江覺遲、張耘榮登2024年第三、四季度“安徽好人榜”

12月24日,2024年第三、四季度“安徽好人”發布儀式暨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明光市舉行,現場通過事跡短片、情景劇、對話訪談等方式,展示了第三、四季度“安徽好人”代表們的先進事跡,其中,桐城市的江覺遲、張耘分別當選2024年第三、四季度“安徽好人”,並在會上接受頒獎。
頒獎儀式現場。桐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江覺遲,藏名扎西梅朵,現任桐城市作協主席、安慶市作協副主席,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裁襟勵子”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曾獲評桐城市首屆“勞動模范”“桐城市道德模范”“安慶好人”“安徽省巾幗建功標兵”等榮譽稱號。江覺遲自2005年堅持援藏近20年,其中10年隻身在西藏支教,創辦了草原孤兒學校,為藏區培養了100多位優秀人才,並創作了《酥油》《雪蓮花》《帕米爾少年》《會唱歌的帳篷》等多部作品。其中,代表作《酥油》被改編成電影、《梅朵與月光》《雪蓮花》榮獲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獎。回鄉后,她搶救式收集、整理、出版《桐城漁歌記憶》,共收錄120多首漁歌及其背后的故事,填補了桐城國家級非遺《桐城歌》隻有山歌沒有漁歌的空白﹔打造“裁襟勵子”非遺館、“裁襟勵子”母教館、嬉子湖漁文化展示館、蘇惠華故居、誠信廣場、非遺課堂,為桐城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增添了新的色彩。20多年來,江覺遲一直將助人為樂貫穿於自己的生活,不管身處何時何地,都願意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她在藏區樂行大善和大愛,回到家鄉,她不忘初心,持續用自己的有限力量幫助家鄉發展。
張耘(左)、江覺遲(右)在“安徽好人”發布儀式活動現場留影。桐城市委宣傳部供圖
張耘現任桐城市文昌街道六尺巷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居委主任,是非遺項目六尺巷傳說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曾獲評“桐城好人”“安慶市優秀人民調解員”等榮譽。作為桐城清代大學士張英的第十二世孫,張耘出生並成長在六尺巷旁,從小深受六尺巷精神的熏陶和影響。工作后,他將六尺巷故事中蘊含的謙和禮讓精神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創新性地提出了“六尺巷調解法”、組建“六尺巷故事”講解隊、打造“德鄰社”文化活動中心,身體力行,做好六尺巷精神的傳承和推廣。如今,六尺巷景區每日接待游客近萬人,為給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講好六尺巷故事,張耘每日待在景區時間長達6小時,免費給游客當導游、作講解。 (劉璇 吳寒 張德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