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蕪湖

從“衰老”到“新顏”,蕪湖老舊小區迎來美麗蛻變

2024年12月24日14:57 | 來源:蕪湖日報
小字號

曾經的“衰老”模樣被亮麗的“新顏”所取代﹔原本煩惱的積水困擾、公共活動空間缺乏等問題都一一被解決……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城市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今年蕪湖市列入計劃的79個城鎮老舊小區已基本完成改造。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老舊小區改造既注重顏值也重視內涵,不僅建好還要管好。“蝶變”后的老舊小區,更有溫度也更有歸屬感,讓百姓從安居走向宜居、樂居。

日新化工廠宿舍新改造廣場

日新化工廠宿舍新改造廣場

引導居民參與全過程改出幸福感

12月20日午后,冬日的陽光洒在南瑞街道瑞東園一期基本建成的新廣場上,老人們或聊著天或利用健身器材鍛煉,孩子們奔跑在彩色路面上,留下歡聲笑語。廣場中間,社區、物業、單元長們正查看最新改造內容,詢問居民建議,商量著如何利用新廣場開展喜聞樂見、凝聚民心的活動。

瑞東園一期廣場新更換的健身器材

瑞東園一期廣場新更換的健身器材

瑞東園一期為2003年建設的安置小區,共有1200多戶。據瑞東園社區黨委書記劉宇介紹,早在改造前,社區黨委組織由熱心居民、退休老黨員等組成的100多位單元長們上門入戶進行民意調查,將居民提出的134條合理意見融入到改造方案中,最終確定改造內容為:破解架空層積水難題的雨污分流﹔關乎安全的增設監控、新建圍牆﹔緩解停車難的增設機動車停車位和新建非機動車棚﹔涉及房屋的外立面出新、樓道出新、屋頂防水維修﹔提升居住品質的大門景觀和廣場改造﹔增設兒童游樂設施……

改造中,除了單元長們經常巡邏施工進展,向居民征集老物件裝點改造后的小區外,瑞東園社區還充分發揮了“紅色物業”力量。劉宇解釋說,此次改造,去年入駐的三江物業提前介入,不僅了解和監督施工質量,方便后續維護新建設施,還及時在業主群中發布有關改造的各種溫馨提示,反映業主訴求協助解決。

小區改的好不好,居民最有發言權。“你看,外立面和樓道都煥然一新,屋頂滲水維修了,也不擔心架空層積水了,改得很實在”“廣場改得很有品質,有長廊有涼亭,各種設施越來越健全,物業服務水平也提升了,現在我們老小區是越來越美,越住越舒適”……

根據居民需求補短板改到最實處

位於中南街道花津橋旁的日新化工廠宿舍共有5棟居民樓130多戶居民。小區體量不大,戶數不多,但是同樣根據居民需求補齊短板,改到居民心坎上。

既然是老宿舍,老居民肯定很多,其中80%以上住的是老人。小區改造充分考慮到他們的需求,除了雨污分流、供水改造、外立面出新、增設非機動車棚等基礎設施完善外,還增加了很多適老化改造內容,比如:原先雜亂的小廣場煥然一新,不僅有涼亭、長椅、圓桌石凳等,還更換了一批健身器材﹔原先破舊有隱患的停車棚改造成文體活動室,可以在此唱歌、下棋、閱讀,老人們有了室內活動空間……

記者近日採訪時,恰逢文體活動室試用。室內燈光明亮,已添置桌椅、音響、投影儀、書架等。禹王宮社區紅鶯合唱團正在此放聲高歌,掌聲連連。合唱團負責人姚翌煒告訴記者,原來沒有活動室,隻能在社區大廳旁的會議室練歌,怕打擾社工們工作,大家都是壓著嗓子唱,“現在可以放聲唱了,音響設備很帶勁!”據了解,目前文體活動室外場地還需要再平整,待正式啟用后,將分時間段向小區居民正式開放。

更讓老居民們欣喜的是,戶外小廣場旁的外牆,被打造成“記憶中的日新”巨型文化牆。一面文化牆,以彩繪方式再現了當年日新化工廠周邊環境,記錄廠史﹔一面文化牆,展現搜集來的各種老照片,涉及廠景、車間、廠慶、產品等。記者走訪時,幾位老人正一邊瀏覽著老照片,一邊追溯曾經的奮斗年華,回憶滿滿,情懷滿滿……

既要建好也要管好改造品質提升

基本完成改造的瑞東園一期、日新化工廠宿舍只是蕪湖市今年老舊小區改造的縮影。記者從蕪湖市住建局獲悉,2016-2024年,全市共改造老舊小區739個,涉及建筑面積2097.24萬平方米,惠及居民21.6萬戶。其中,2024年全市改造完成79個城鎮老舊小區,惠及住戶17967戶,房屋總建筑面積182.48萬平方米﹔增補的39個城鎮老舊小區今年實現開工改造,涉及11728戶。

瑞東園一期廣場基本建成的長廊

瑞東園一期廣場基本建成的長廊

老舊小區改造與百姓生活舒適度、幸福感密切相關。據了解,今年老舊小區改造有不少特色做法。如補齊短板推進“宜居改造”:針對居民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不斷調整設計方案,堅持“先民生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觀,先地下后地上,先設計后建設”的原則,統籌各部門的項目建設,提升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如連片布局推動“片區改造”:統籌利用臨近小區公共空間,統一規劃,共享便民服務設施,實現連片改造,整體運營,將綜合服務功能輻射全片區,形成“小區—社區—片區”三級服務體系。如建管同步實施“管理革命”:注重引導業主參與小區改造全過程,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形成以市場化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為主,國資物業服務企業管理為輔,街道托管、產權單位自管、業主自治為有效補充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格局。同時,老舊小區改造還與地域文化、適老化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有機結合起來,彰顯特色,改造品質明顯提升。

據悉,蕪湖市計劃到“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應改盡改﹔基本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越來越多的居民將在煥然一新的老小區裡住出幸福感。(記者:芮娟 文 汪武 攝)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