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砥礪深耕繪錦繡 奮楫爭先書華章

時間,報前行者以掌聲,饋奮進者以獎賞。
2024年,五河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縣干群同心,以劈波斬浪之姿,駛向高質量發展彼岸。
承載歷史榮光,肩負時代使命。五河縣緊扣中央和省市部署,穩中求進,在政治、經濟、改革、城鄉、民生等領域,均譜寫出令人矚目的輝煌篇章,榮膺2023年度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等殊榮,彰顯出蓬勃生機與無限潛力。
旗幟領航:固本培元強根基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五河縣始終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深刻領悟、篤行實干。通過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縣黨政聯席會議等,推動理論學習常態化、制度化、深入化,讓新思想在五河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煥發出蓬勃的實踐偉力。黨紀學習教育如春風化雨,滋潤著黨員干部的心田。全縣各黨委(黨組)積極響應,開展專題學習310余次,警示教育活動70余場次,切實增強了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筑牢了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后,縣委迅速行動,印發學習通知,縣委主要領導以身作則,深入基層宣講,全縣上下聯動,開展線上線下集中宣講活動,在全縣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凝聚起推動發展的磅礡力量。
鐵腕反腐,滌蕩塵埃,政治生態持續向好。
五河縣以雷霆之勢,重拳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持之以恆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建設,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彰顯了縣委維護黨紀國法權威、淨化政治生態的堅定決心。一系列有力舉措,讓清風正氣充盈五河大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
經濟騰飛:蓄勢聚能開新局
經濟發展,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2024年1—11月份,市認定五河縣實際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6個,協議總投資197.56億元,其中廈門光莆等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堅定不移實施“制造強縣、產業立縣”第一戰略、“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第一戰術,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5.9億元、同比增長6.7%,增速居全省59個縣(市)第8位,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1-10月,在反饋的10項主要經濟指標中,4項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6項增速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產業升級,集群效應,厚積薄發。
五河縣聚焦紡織服裝、綠色食品、機械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3+1”主導產業,全力以赴加快產業集群建設步伐。1—11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增速居蚌埠市第1位、安徽省前列。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產值29.7億元,同比增長43.1%。農業產業化加快推進,前三季度一產增加值同比增長4.9%,增速高於全市2.6個百分點。商貿服務業持續向好。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4%,入選全省縣域商業建設行動試點縣,獲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榮譽稱號。
項目建設,熱火朝天,招商引資,碩果累累。
今年以來,五河縣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1—11月,先導銀漿、光莆新材料等79個項目開工建設,七鼎新材料、永洋200MW風電等57個項目建成投產,林洋1.5GWh鋰電池PACK生產線、博瀾再生鋁、芯泉半導體等113個項目加快建設。1—11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5.24億元,同比增長3.5%。全年納入省集中開工項目20個,總投資123.7億元,數量及總投資額均居全市第1位。
“雙招雙引”工作成績斐然。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建設的“一號工程”,緊盯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用好以商招商、基金招商、股權招商等新型招商模式,舉辦蘇錫常等地區招商引資推介會,1—11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86個,協議總投資197.56億元,其中廈門光莆等10億元以上項目3個。1—10月,完成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100.69億元,完成率全市第1。推動龍馬汽車零部件項目年內簽約、開工。連續三年在全市招商引資績效考核中位列第1。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完善“人才強縣”配套政策,開展“人才高校行”系列活動,1—11月月,共引育高層次人才創新團隊12個,引育省級以上領軍人才7人、碩士以上其他高層次人才387人,其中2人入選省級重點引才項目。
改革創新,激發活力,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五河縣穩妥有序推進機構改革,印發實施意見,整合、組建、調整黨政機構18家,如一場精心策劃的戰略布局,進一步優化了行政資源配置,提高了行政效能。深入實施經開區“六大工程”,新建園區基礎設施,基本實現“八通一平”,經開區在省級以上開發區綜合考核中排名大幅提升,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全力打造“五來辦”服務品牌,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大幅壓縮,涉企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全縣621項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率達92.11%。在蚌埠市率先完成政務服務綜合窗口改革,1478件事項納入辦理。累計幫助企業辦理事項390余項,協助企業融資8.96億元,兌現政策資金5794萬元,如一場及時雨,滋潤著企業茁壯成長,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有力的支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成為企業投資興業的熱土。
城鄉共榮:統籌協調繪藍圖
鄉村振興,步履鏗鏘,繪就宜居宜業新畫卷。
五河縣堅決扛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新建、改造提升高標准農田5.3萬畝,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92.4%,夏糧種植面積和產量實現雙提升,2023年度耕地保護獲省級專項資金激勵,猶如一位辛勤的農夫,精心耕耘著這片希望的田野,收獲著豐收的喜悅。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加快推進,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五河大地徐徐展開,描繪出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彰顯品質魅力。
五河縣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新增安置住房136套,完成保租房468套,新建、更新城市管網19.2km,改造老舊小區0.43萬平方米,中興農貿市場建成投用,如一位巧匠,精心雕琢著這座城市,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深入推進園林縣城建設,新建口袋公園3個,新增、改造城市綠地17.43萬平方米,城市如同一座大花園,綠意盎然、花香四溢。
持續加強文旅融合發展,積極開展五河縣第二屆文化旅游美食季系列活動,成功開展沱湖龍蝦節、溝東梨花節、端午龍舟賽、清明廟會、文化旅游消費嘉年華、全國秋季“村晚”沱湖村示范展示活動、五河螃蟹節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動,帶動了該縣農產品銷售和鄉村旅游消費持續升溫,為進一步打造改縣的旅游品牌打下堅實基礎。成功創成第六屆安徽省文明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域覆蓋,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如一股文明新風,吹拂著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城市充滿溫暖與和諧。
民生為本:普惠共享增福祉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
五河縣積極落實就業創業政策,新增城鎮就業3926人,如一盞明燈,照亮了無數家庭的生活希望。民生投入,溫暖人心,福祉共享,共建和諧家園。五河縣投入民生資金28億元,省級民生實事綜合指標完成率達88.33%,如一場甘霖,滋潤著百姓的心田。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新優質學校”達68所,職業教育加快推進,如一座知識的燈塔,為孩子們指引著未來的方向。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升,國家標准化代謝疾病管理中心建成,縣人民醫院三級綜合醫院建設穩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成效顯著,縣域內就診(住院)率達82.6%,如一道堅固的健康防線,守護著百姓的幸福安康。“救急難”基金實現村居全覆蓋,救助人數和資金均居全市第1位,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如一張溫暖的大網,兜住了困難群眾的生活底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1—8月,PM2.5濃度居皖北前列,流域水體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如一顆綠色的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社會和諧,安全穩定,社會治理,固若金湯。
五河縣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嚴格落實國家安全責任制,加強保密檢查,守牢安全生產底線,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金融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如一位忠誠的衛士,守護著一方平安。五河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閱批群眾來信制度,處理信訪問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深入推進平安五河、法治政府建設,全縣信訪形勢總體平穩,信訪總量同比下降24.31%,初次信訪事項一次性化解率93.78%。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如一座堅固的堡壘,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堅實保障。
奮楫揚帆:接續奮斗啟新程
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動能,五河縣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聚焦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更高質量發展。聚焦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合新高鐵站前廣場建設,五河縣聚焦新型城鎮建設,持續提升功能品質,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同時,將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防范政治、經濟、社會、金融等各領域風險,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五河縣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在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著力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進一步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發展全域旅游等方面,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五河篇章。(蚌報融媒體記者 王立春 通訊員 李向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