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花山區:黨建引領聚合力 服務民生“零距離”

欲筑其室,先筑其基。
新時代背景下,基層組織黨建工作不僅是黨的建設的前沿任務,更是推動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力量。特別是城市社區,要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努力實現工作“零距離”。
在馬鞍山,“零距離”在實踐探索中有了更清晰的定義——便民“零距離”、溝通“零距離”、服務“零距離”。
作為主城區,花山區在深入實施城市社區黨建“零距離”的過程中,以黨建引領為引擎,以群眾需要為根本,精細治理、深度協商、用心服務,讓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門口升級。
在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中,花山區創新了哪些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效?又獲得了哪些啟示?
在“精”字上下功夫 做到便民“零距離”
居民苦“申請辦事”久矣,辦事過程中的各種材料、程序、環節“關卡林立”﹔群眾困“來回折騰”久矣,反映問題遭遇互相推諉扯皮“跑斷了腿”。
改革就是要直面這樣的難點和痛點。花山區聚焦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鮮明提出“隻跑一次腿、隻找一個人、隻需說一聲”,黨建引領擦亮便民“零距離”的幸福底色,畫面溫馨富有感染力——
走進中崗社區便民服務大廳,“2+1”綜合服務窗口溫馨明亮,為居民提供“一窗式、一站式、跑一次”的辦事服務。
旁邊紅楓小站,2名社區全科社工手把手教20余名老人進行退休養老金資格認証。
“有事不著急,咱找網格員。”東暉花園小區49棟的高層電梯壞了,就在大家各有主意、爭執不休的時候,有人通知了網格員。
網格員了解到相關情況后,立即跑前忙后找物業公司和樓棟居民協調維修,大家很快就統一意見並分攤費用,電梯故障問題及時得到解決,居民紛紛點贊。
金瑞新城黨員樓棟長趙德風拿著工具在修理小區路邊的長條凳子,路過的鄰居打趣:“老趙,又發現問題了啊。”趙德風笑著說:“我是樓棟‘大管家’,就該為大伙服務啊。”
鋪地板、換紗窗、通管道、修電器,一聲招呼他准來。
隻跑一次腿——
花山區積極探索實踐“全科社工+全能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效能。
8個“全科社工”試點社區因地制宜進行微改造,設立綜合服務窗口,開展“一站受理、全科服務”。
圍繞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開展常態化培訓,提高全科社工理論實操能力,推動從“專門專崗”到“全科全能”。
隻找一個人——
花山區將過去“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變成“上面千條線、基層一網格”,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基層社區對網格進行全覆蓋全要素管理,打造“網格團隊”,重點掌握民情事務,協調內外資源,化解矛盾糾紛,形成“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精細治理格局。
隻需說一聲——
花山區發揮轄區黨員樓棟長群體的“紅色力量”,承擔了信息管理、政策宣傳、民意搜集、矛盾糾紛調解、幫困解難、活動開展、治理監督員七大職責,引領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有困難找樓棟長”不僅成為居民的口頭禪,更成為樓棟長的座右銘。
在“深”字上做文章 實現溝通“零距離”
“以前,我家門前這條小河臭味熏天,每天門窗都需要緊閉,整治以后清澈見底,現在推開窗就是風景,咱們社區實實在在地為我們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近日,華城社區居民劉大爺高興地說。
流經華城社區的這條河道,在治理之前水體污染嚴重,居民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
華城社區黨委通過“三方議事”、四方聯動、“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協調配合部門順利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水系清淤工程,並發動小區黨組織、物業、業委會治理監督、同頻共振。如今魚兒水中游,兩岸綠如茵,大伙兒拍手叫好。
黨建引領、合力共治方能形成一派新氣象。今年以來,花山區持續創新紅色物業治理模式,堅持問題導向,錨定提質增效,搭建起一座座黨組織和群眾溝通的“連心橋”。
溝通渠道更通暢
“陽光議事廳”“紅楓小站”“風中的家”……黨群議事協商中心延伸下沉,搭建小區、樓棟“線下+線上”議事協商平台,聽民意惠民生,及時溝通開展矛盾調解、應急處理等便民利民服務,實現“說”有場所、“商”有組織、“辦”有保障、“評”有依據。
議事協商更通透
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小區黨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聯動”形成長效健全的運行機制,每月定期召開“三方議事會”,共同商討小區物業重要事項和居民關注問題,把黨的領導貫穿社區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實現了從“獨角戲”到“大合唱”的轉變。
矛盾化解更通達
深化區域化黨建工作,各街道成立“大工委”,各社區成立“大黨委”,共建單位、物業公司、駐區單位等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定期召開會議,整合多方資源,並聯合“在職黨員進社區”“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為群眾解難,跟蹤督辦、及時公示、征求評價,形成閉環處置流程。
在“細”字上出實招 推動服務“零距離”
花山區是集聚密集區,共有246個居民小區,城鎮常住人口高達46萬,佔全市人口21%。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樁樁件件,都是居民的“關鍵小事”。
如何提供家門口的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讓大家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花山區積極探索創新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路徑,緊盯群眾需求,豐富服務內容,延伸服務觸角,推動服務“零距離”。
開展清單化服務
各社區創新制定居民需求“清單”,發動“紅袖標”“霞光”“七姐妹”等數十支黨員志願服務隊響應居民“點單”﹔
通過完善陣地建設、豐富黨建活動、凝聚志願力量等提升服務效能,因地制宜激活基層社區治理細胞,變“問題清單”為“幸福清單”。
開展項目化服務
開展“黨組織書記領辦項目”,整合各方資源,激活“紅色引擎”,樹立“書記帶頭抓、親自抓、靠前抓”的鮮明導向,助推基層黨建工作全域提升見實效。
今年以來,區、鄉鎮(街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共領辦基層治理項目59個,清單化閉環式破解治理重點難點問題。
開展精細化服務
開展全區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暨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住宅物業管理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推進業委會組建專項工作,業委會組建率從40.5%提高至98.35%。
聯動用好三級訴調平台、三方議事、聯合執法等工作機制精准服務。今年成功調解物業矛盾419件,聯合執法進小區600余次,擦亮“業主直通車”品牌,解決居民問題500余件。
服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
珍珠園社區黨委將閑置房屋設置為愛心義剪小屋,還為行動不便的居民上門理發。
八旬居民王奶奶很喜歡自己清爽的發型,摸著頭說:“坐在家中就有人來剪發,服務真好。”
為杜絕小區電瓶車“上樓”現象,上湖社區黨委領辦“加裝電梯阻車系統”項目,並免費開放小區非機動車車庫,增設充電樁。
“既確保了安全,又方便了出行,這事兒辦得妥!”居民李大叔很滿意。
……
在冰冷的冬日裡,陽光變得尤為珍貴,而就是這一件件“零距離”的小事,像一縷縷暖陽給居民的心靈帶來了一份溫暖。
群眾的滿意,如同強大的發動引擎,推動著花山區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這裡的黨員干部群眾同心協力,高水平打造新時代黨建高地,滋養幸福之花開遍百姓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黨建引領“鄰聚力”,傾心服務“零距離”。在現代化社區基層治理的探索中,新的篇章正在徐徐鋪展。(季晨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