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來十年如何發展?這一重磅規劃獲國務院批復
人民網合肥12月19日電(記者趙越)今天上午,合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國務院近日批復的《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背景、意義及主要內容進行了解讀,並回答記者提問。
全新城市性質:“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合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何逢陽在發布中介紹,《合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是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后合肥市首部總體規劃,是合肥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
何逢陽介紹,《規劃》明確城市性質和核心功能定位。可以概括為兩個‘3’,即3個城市性質和3個核心功能定位。其中,3個城市性質為: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3個核心功能定位為:中部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
何逢陽介紹,在全新《規劃》中,合肥支撐打造全省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改革開放新高地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以科技創新筑牢強國之基。全力支撐濱湖科學城、未來大科學城等科創片區規劃建設,保障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合肥光源等重要科創平台建設,助推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躍升,服務保障“國之重器”。
以保障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規劃》還對工業用地特別是產業基礎較好、空間集中成片的工業用地進行統籌管控,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用地空間,穩定產業用地“基本盤”。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規劃》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擦亮“最好名片”。何逢陽介紹,《規劃》聚焦“近湖、濕地、城鎮、農業”四大空間,推動實現城湖共生和城鄉融合發展,讓良好的生態產品真正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奮力在美麗中國建設中打造“合肥樣板”。
在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方面,《規劃》支持重大交通設施協同建設,支撐全面打造鏈接全球、暢通全國、輻射全省更具競爭力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陸路上,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航運上,推進港口與內河航道協調發展,支持江河聯運、干支聯運,建設一體化港口群。
培育“長三角科創圈”、支撐合肥-南京都市圈雙圈協同聯動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發儒介紹,合肥市總體規劃承接了《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一圈兩屏三帶五區”的省域空間格局。《規劃》深入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
《規劃》支撐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強作為長三角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融入G60科創走廊建設,充分發揮合肥科技創新策源地、產業發展龍頭作用,助力合肥、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兩心”共創,合力培育“長三角科創圈”。
在支撐合肥都市圈高質量協同發展方面,黃發儒介紹,《規劃》加強合肥都市圈區域協同,推進合肥長三角世界一流城市群副中心建設,提升合肥國際服務功能。保障科技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空間,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加快基礎設施向周邊延伸,推進合六、合淮(南)同城化和1小時通勤圈建設,引導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都市圈協作格局。
《規劃》支撐合肥-南京都市圈雙圈協同聯動,共建滬寧合產業創新帶,強化生態廊道與綠心協同保護,共同開展淮河、洪澤湖、女山湖等跨界生態空間協同治理,強化綜合交通互聯、基礎設施共建、公共服務共享、城鄉融合共進,推進區域空間協同目標共達。
全市近一半新增空間資源,保障“一城兩廊”科創空間格局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儲昭海介紹,《規劃》堅持底線思維,落實國家重大任務。站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高度,明確705.17萬畝的全市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618.52萬畝,用“長牙齒的硬措施”抓好耕地保護。
在新增城鎮空間方面,按照“保主保重,全市統籌”的原則,劃定了城鎮開發邊界1289.29平方公裡,其中新增規模556.2平方公裡。規劃期內,充分支撐了包括科創空間、產業新城、基礎設施在內的,准備開展城鎮集中建設開發的空間,為合肥邁入超大城市行列,實現千萬人口、萬億GDP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保障。
據悉,《規劃》將全市近一半的新增空間資源,布局在濱湖科學城、G60科創走廊和江淮運河(引江濟淮工程)生態創新走廊,保障“一城兩廊”科技創新空間格局,引導創新空間與生態空間有機融合。同時,高起點規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際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科大硅谷,勇當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產業發展方面,圍繞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保障,預留合肥培育未來產業的發展空間。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合肥高質量發展。
新“翡翠項鏈”“1412”新名詞鏈接美好生活
針對民生方面,有哪些新的規劃值得百姓期待?全新《規劃》為合肥市民准備了諸多“民生好禮”。
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雪鴻介紹,《規劃》解鎖了一串“幸福密碼”。傳承合肥環城公園“翡翠項鏈”的經典,《規劃》依托南淝河、十五裡河等主要河流和城市廊道,重點打造一條新“翡翠項鏈”。串聯起城市的主要中心,並融入科技創新、文化旅游、公共服務等復合功能,它像一條靈動的絲帶,沿途串起科技場所中閃耀的智慧之光、文化古跡裡沉澱的歲月故事,以及公共服務場所中洋溢的生活熱情,成為未來城市一條靚麗的風景線。
《規劃》將為合肥百姓定制一顆“璀璨鑽石”。合肥以“群湖為核”,統籌構建由駱崗核心區、4個一級中心、12個二級中心和多個三級、四級中心組成的“1412”公共活動中心體系。而其中的駱崗核心區與老城、天鵝湖、東部新中心以及濱湖4個一級中心則構成了一個“鑽石型”的城市主中心結構,這裡將成為未來合肥城市形象的主要窗口與重要舞台。
《規劃》之中,還為合肥百姓分享了一捧“山水詩意”。依托“湖、嶺、河、山、林、圩、田”等自然要素,打造“背嶺面湖、眾水匯巢、親山親水”的山水格局特色,展現大湖風光,傳承本土風情﹔依托十五裡河、南淝河、江淮運河、店埠河等主要河流,突出“四水”北連江淮分水嶺、南入巢湖、串聯城市特色空間的骨架作用﹔依托濱湖濕地、董鋪—大房郢水庫和紫蓬山三大綠楔嵌綠入城,傳承“風扇布局、田園楔入”的城市經典。
合肥還將為市民編織詩意棲息的休閑空間,沿著城市重要水系,串聯大型公園綠地、通風廊道、防護綠帶,織就一處處親近市民生活的休閑憩息地。依托社區服務中心、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和街頭綠地,構建起市民周邊綠道網絡的細小脈絡。讓更多的人能在300米沐浴綠意,500米擁抱園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