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安徽分行:綠色金融澆灌,昔日煤城變“美城”

近年來,農行安徽分行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堅持以金融“活水”推動全社會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在綠色金融助力下,安徽省淮北市正經歷著一場“煤城”變“美城”的華麗蝶變。
經過治理的採煤沉陷區成為城市公園。人民網 胡雨鬆攝
金融“活水”來,城市面貌新
秋末冬初,淮北市綠金湖濕地公園層林盡染,濕地如畫,偌大的湖面上,幾隻野鴨嬉戲游弋,湖心島上,市民三五成群悠閑地漫步於草地之上。
早年間,淮北因煤而興,豐富的煤炭資源也讓淮北成為全國知名的能源基地。隨著煤炭持續開採,淮北市區也遺留下了大量採煤沉陷區。
“從2017年開始,淮北啟動綠金湖保護開發與利用項目,鼓勵企業採取市場化方式推動採煤沉陷區環境整治。”走在綠金湖岸邊,講解員介紹道,為了撫平“黑色瘡疤”,淮北市累計投入資金160多億元,治理採煤沉陷區20余萬畝,打造綠金湖、朔西湖、圓夢島等眾多湖泊濕地、濱湖公園,讓昔日採煤沉陷區成為市民樂園、城市綠肺,淮北市中心形成連通水系形成水域面積達3萬余畝的中心湖帶,逐漸凸顯“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城市特色風貌。
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過程中,綠色金融不可或缺。以綠金湖蓄水及環境治理項目為例,這項包括蓄水工程建設、環境綜合治理、征地拆遷等內容的大工程,就是政銀企多方合作的杰作。
“淮北農行了解到市裡推進採煤沉陷區治理及蓄水工程時,敏銳地捕捉到這是改變城市格局、助力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的大型工程。”時任農行淮北分行營業部客戶經理劉生介紹,針對該項目特點,農行淮北分行制定了業內最佳金融服務方案,為淮北市採煤沉陷區中湖蓄水及環境治理項目提供為期14年,最高9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額度,有力地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
熱電公司負責人(左二)向農行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發展情況。人民網 胡雨鬆攝
變廢為寶,工業發展獲新能
淮北既是全國聞名的能源基地,也是省內重要的農業大市,農作物種植面積廣,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資源豐富。
在通往上海電氣(淮北)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的道路上,整齊地堆滿了成捆的秸稈。不久后,這批秸稈將被送進熱電廠生產車間,各類生物質秸稈、農林廢棄物經過質檢、破碎等處理環節,通過皮帶運送至燃燒發電裝置,加工用於生物質發電。
放在以往,農作物秸稈大多沒有太多用處,周邊居民多用焚燒方式處理。2018年,上海電氣(淮北)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出資建設杜集區生物質熱電項目工程。
“秸稈的用途有很多,關鍵看當地如何利用。”上海電氣(淮北)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張化瑞介紹,該項目工程通過生物質燃料進行發電發熱,一方面為當地工業企業提供電能熱能,另一方面,減少了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讓能源高效利用,“目前來看每年生物質燃料可以消耗近30萬噸,供電19280萬千瓦時。”張化瑞說。
在項目投產落地的過程中,設備採購和更新是一筆巨大的開銷。了解到企業資金需求后,農行安徽分行、淮北分行、杜集支行第一時間組成省市支三級行綠色金融專業服務團隊,對該項目進行調查評估,制定融資服務方案,在2019年初為該企業新增授信2億元。
農行淮北分行工作人員介紹,通過綠色金融助力,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燃料收購及運輸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工作機會,為農村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開辟了惠農的新途徑。不僅有利於滿足淮北市電力供應不斷增長的需求,更有效地支持了淮北市杜集區的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
農行工作人員了解智慧農業產業園建設情況。人民網 胡雨鬆攝
瞄准未來,綠色產業結碩果
走進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佔地面積約923畝的古饒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
陽光透過玻璃,暖暖地投射到育苗設備上。再過不久,這裡將種滿小番茄。
與傳統種植方式不同,智慧產業園高科技含量滿滿。智能化溫室內,蔬菜生長所需要的溫度、陽光、水分、空氣和肥料等都可以通過信息化管理平台進行智能控制,從而實現高效、節能、環保的功能。
園區運營人員陸啟洲舉起已經收獲的大番茄,頗為自豪地說,“這些番茄都是通過椰糠無土栽培技術種出來的,具有清潔、無污染、可控性好、成本低等特點。”陸啟洲介紹,當前番茄在生鮮市場行情非常好,特別是無土栽培的精品番茄,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智慧農業產業園代表了未來農業生產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對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當然這裡面需要大量的設備採買資金。”
在得知項目建設急需要資金支持時,農行淮北相城支行迅速響應,主動與該企業開展高頻率對接聯系,制定詳細金融服務方案和項目推進時間表,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烈山區古饒智慧農業產業園項目的前期對接、資料收集、調查評估、用信審批、貸款提款等流程,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需求向園區運營公司新增授信2.99億元。“非常感謝農行在資金方面的支持,解決了項目初期的燃眉之急。”陸啟洲說。
隨著全球對綠色低碳發展的共識日益增強,綠色金融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行安徽分行主動融入安徽地區新發展格局,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全力支持安徽生態強省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創設“生態修復貸”“綠色交通貸”等多種產品,滿足各類經營主體的多樣化融資需求,截至2024年11月末,全行綠色信貸較年初淨增505億元,總量達1849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