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安徽新增A股上市公司數量居全國第5位,新增北交所IPO過會企業數量全國第一——
全周期助力企業上市“備考應考”

不久前,安徽召開百家重點企業上市融資工作推進會,100多家企業的董事長、董秘,滬深北交易所駐皖服務基地以及金融機構等齊聚一堂,分享經驗、聆聽政策、面對面溝通……
谷井龍便是其中之一。“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多地了解上市最新政策、注意事項。”作為安徽永馳嬰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會秘書,他坦言,“公司已是創新層企業,希望可以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的契機,做足准備,順利‘跳’到北交所。”
資本市場在促進“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中具有重要樞紐功能,是助力新舊動能轉換、服務科技創新、促進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
在IPO放緩的當下,上市難度大了,這就更需“抱成團”。把企業做上市,不只是靠企業自身努力,還需要產業界、金融界和黨委政府職能部門一起拼。
企業上市往往被類比成企業的“高考”。為此,安徽探索了針對擬上市企業的全周期助力制度機制,包括讓已經上市的企業“傳幫帶”、助力企業拓展多元上市路徑、“一企一策”提供要素保障等體系化幫扶支持,助力企業“備考應考”、交出更好答卷。
今年以來,安徽新增7家A股上市公司,居全國第5位。這7家上市公司,均為高新技術企業及專精特新企業。目前,全省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已達135家,佔比74%﹔專精特新企業達88家,佔比48%。
剛敲鐘的企業“傳幫帶”
12月3日,合肥科拜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姜之濤站上了分享台。1個多月前,他掌舵的公司在北交所上市。
2022年6月,挂牌新三板﹔2023年7月,安徽証監局輔導備案﹔2023年12月29日,上市申報﹔2024年8月23日,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2024年10月31日,敲鐘上市……在百家重點企業上市融資工作推進會上,姜之濤梳理了企業上市的全過程。
他坦誠分享:“要立足主業,堅持創新,合規經營,講好公司健康發展故事。同時,也要選擇適合的上市板塊,清晰規劃上市路徑﹔盡早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充分信任,規避自身認知盲區帶來的合規風險。此外,還要積極與政府主管部門多溝通匯報,尋求有力支持﹔對監管部門、交易所及審核組老師的問詢,基於事實坦誠匯報,獲得理解認可。”
同樣站上分享台的,還有銅陵有色金屬集團銅冠礦山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國澤。
銅冠礦建自2018年啟動IPO工作,到2024年10月11日在北交所上市,歷經6年時間,上市之路不可謂不曲折。“之前,上市板塊的定位不夠准確,走了一段彎路。2022年1月根據北交所‘服務於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定位,結合企業實際,我們最終制定‘三步走(基礎層、創新層、北交所)’方案並立即啟動北交所上市工作,后續上市工作穩步推進,最終實現在北交所成功上市。”劉國澤說。
在百家重點企業上市融資工作推進會上,有四家皖企上台分享,其中今年新上市的企業均選擇在北交所登陸。
北交所相較於其他交易所對中小企業包容性更強,發行上市的節奏更快,已成為創新中小企業上市的首選板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新增IPO報審企業39家,其中北交所34家,佔比高達87%﹔新增上市公司89家,其中北交所20家,佔比達22%。
安徽科創資源豐富,專精特新企業眾多,北交所申報優勢明顯。今年以來,全省新增北交所IPO過會企業5家,與江蘇省並列全國第一。
境外上市升溫
最近,來自安徽銅陵的小菜園,再度推進IPO。
距離首次遞交招股書近一年,12月4日,小菜園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了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有望成為2024年首家登陸港交所的餐飲企業。
招股書顯示,小菜園本次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持續擴大門店網絡,以擴大地理覆蓋范圍並提高市場滲透率﹔增強供應鏈能力﹔升級智能設備和數字化系統以提高信息技術能力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回顧其上市歷程,小菜園今年1月16日就曾遞交過上市申請,后相關文件失效,小菜園於今年7月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今年8月,小菜園通過中國証監會IPO備案,拿到了上市的鑰匙。
不隻小菜園,今年下半年,安徽企業赴港熱情不斷。
7月19日,訊飛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赴港IPO獲得証監會備案,計劃在港交所發行不超過2310.335萬股的境外上市普通股﹔8月30日,冪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該公司此前曾謀劃美股、A股等市場上市事宜,不過,最終選擇轉戰港股上市,其認為“由於商業原因,並考慮到(香港)聯交所將為公司提供接觸外資及海外投資者的國際化平台”﹔9月份,安徽海螺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
赴港上市進程加速,離不開政策層面的支持和助力。
4月19日,証監會發布了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包括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資格產品范圍、將REITs納入滬深港通、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等,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今年10月,港交所宣布將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對符合條件的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增設快速審批通道。
隨著系列利好政策落地實施、市場整體活躍度顯著提升,港股市場釋放出強勁的金融引力。
來自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省共有3家企業申報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2家企業通過港交所聆訊。10月末,全省共有境外上市公司24家,通過聆訊企業2家,在審企業7家。
“一企一策”精准助力
安徽擁抱資本市場的熱情持續高漲、進度條不斷刷新。
但從全球來看,今年IPO整體都在放緩。機遇與挑戰,始終並存。安徽如何直視挑戰、抓住機遇?
早在2022年6月,安徽就印發了《推進企業上市“迎客鬆行動”計劃》,吹響了加速安徽企業上市進程的集結號。
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實打實的真招:建立市縣領導包保機制,為上市后備企業在股改、上市挂牌申報過程中涉及的土地、行政許可、環保、市場監管等行政服務事項提供頂格協調服務﹔對接滬深北交易所在安徽設立服務基地,為企業上市挂牌提供“一對一”精准指導﹔省市聯動、條塊結合,聚焦全省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等優質企業資源,深挖上市后備項目,建立省、市兩級上市后備資源庫,對入庫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一企一策”培育上市。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安徽省新增IPO輔導備案企業11家,居全國第7位﹔新增“新三板”挂牌企業15家,居全國第5位。目前,全省共有IPO輔導備案企業87家,居全國第7位﹔“新三板”挂牌企業231家,居全國第7位。
“安徽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成功獲得証監會批准,‘專精特新專板’也成功獲批並啟動開板。截至9月末,全省區域性股權市場累計在板挂牌企業10791家,其中‘專精特新專板’入板企業978家,佔全國專板總數的近1/7,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安徽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
這一系列真招實措展現了安徽推進資本市場建設的決心和定力,由此,也收獲了“爭先進位”——3年多的時間內,安徽省上市公司數量接連跨越140、150、160、170、180五個大關,全國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
當下,安徽還在持續深入推動更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實現雙向奔赴,以更積極主動姿態擁抱資本市場,幫助更多企業實現上市夢想,享受敲鐘高光時刻,進而走到各類企業的前排、走上推動省域發展的前台。(何 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