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 踐行育人育才新風尚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持以文潤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積極踐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育人育才理念相融合,開展了一系列圍繞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實踐活動。宣紙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宣紙傳統制作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4年,工商管理學院以宣紙文化為重要切入點,先后開展了多次“文化育人”主題實踐活動,帶領工管學子探尋宣紙文化之“根”、感悟宣紙技藝之“魂”、傳承宣紙文化之“脈”。
走進中國宣紙
2024年8月12日—14日胡登峰院長和曹天生教授帶領工商管理學院學生,來到了中國宣紙之鄉——宣城涇縣開展暑期調研。期間,團隊走訪了當地多家宣紙生產企業,通過與企業負責人交流發現,多數廠商已採用機械生產方式生產書畫紙,這樣能夠顯著降低成本,拓展消費市場。也有少部分企業採用純手工制作宣紙,如紅星宣紙廠,作為宣紙市場的龍頭企業,紅星宣紙廠佔宣紙行業產量的80%左右。通過座談會的形式,團隊了解到紅星宣紙廠一直在探索自動化機械與人工技藝的深度融合,希望通過技術手段優化生產流程中仍依賴人工的環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探索絕非是對傳統手工造紙技藝的摒棄,而是旨在迎合時代潮流,提高生產效率,促進宣紙產業高質量發展。
工管學子還參觀了宣紙文化園,它是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景區。在講解員的介紹下,學生們系統了解了古法手工宣紙制作的108道工序,每一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智慧與汗水。宣紙之所以被譽為“紙中之王,千年壽紙”,根源在於其選材之考究——精選自涇縣及其周邊地區的優質青檀樹皮與沙田稻草,加之取自山間清泉的獨特水源。遵循世代傳承的古法技藝與秘制配方,工人們在嚴格的技術把控下堅持純手工打造,整個宣紙生產周期長達三年,確保了宣紙無與倫比的品質與耐久性。在宣紙文化園中,工管學子沉浸於文化園所營造的歷史文化氛圍,豐富了關於宣紙原料、技術革新及品牌建設等方面的知識,真切感受到傳統手工宣紙的獨特魅力。
實地開展實踐教學
2024年11月16日—17日,工商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教師組織2024級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赴涇縣開展實踐教學。在中國宣紙文化園,師生們認真聆聽宣紙發展歷史、制作工序等方面的專業講解,詳細了解宣紙制作技藝及宣紙文創產品開發情況﹔在三希堂線裝文化園,師生們走進線裝書生產車間,參觀了解從一張宣紙到一本“世界最美的書”工藝流程,感受線裝文化的獨特魅力﹔為了解宣紙文化及其對游客和居民的影響,學生以小組形式分別對當地居民、游客及相關企業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並對結果進行分析與思考。例如,調研游客的小組發現:“游客對宣紙文化園總體上較為滿意,但也有不少游客反映文化園地理位置偏遠,宣紙文化活動無趣等問題。”調研企業的小組反映:“宣紙存在后繼乏人、市場需求有限、競爭壓力大、企業收益有限等問題。”調研居民的小組發現:“居民在保護與宣傳宣紙文化方面具有較高的意願,並且多數居民認為宣紙產業有助於拉動地方經濟,促進基礎設施改善和生活質量提升,對於當地鄉村振興有重要意義。”
此次宣紙文化探尋之旅既是一次生動的旅游管理現場教學,更是一次深刻的傳統文化教育。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對大國工匠精神充滿敬畏之心,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堅持文化自信、自覺弘揚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運用專業知識為地方傳統文化保護和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通過“走出來”的方式開展宣紙文化主題實踐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到實踐育人中,有效增強了青年學子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展望未來,學院將繼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積極探索文化在高校育人實踐中的重要價值和文化育人新模式,賦能立德樹人,持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金紅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