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繁昌:一味中藥材 種出“致富方”
“10月初,80多畝紫蘇收上來葉子,緊接著當月底,何首烏收上來苗子,然后一輪翻地過后,隨即種上小麥和油菜,忙得是腳不沾地。”一個多月前,汪駿幾乎是天天都要到地裡轉上幾圈。
起初不解,身為繁昌區孫村鎮金嶺社區黨委書記的汪駿,為何跟土地“杠”上了?原來,這裡長著他一手培育起來的中草藥,當看到成片中藥材破土而出,散發淡淡藥香的時候,汪駿是看在眼裡,美在心裡。
孫村鎮金嶺社區位於紅花山腳下,屬於典型的丘陵地帶,山多地少,整個社區耕地面積隻有800畝。
近年來,該社區在保障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基礎上,結合撂荒地整治,把中藥材種植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新型產業來培育,積極引導群眾種植紫蘇、百合、何首烏、金絲皇菊等中藥材,不僅激活了鄉村經濟的“一池春水”,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已經輪作種上小麥和油菜的拋荒地。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可就在幾年前,情形迥然不同。
受限於地理條件的金嶺社區,種植傳統作物的經濟效益並不顯著,青壯年勞力紛紛外出務工,大片土地因無人耕種而撂荒。
2022年,一次故交之間的閑聊,讓汪駿看到了中藥材種植的可觀收益,萌生了引進種植的想法。
錢小智,是從金嶺社區走出去的新鄉賢。過去,他和父親常年在安徽亳州從事中藥材生意,對於中藥材的種植,不僅有技術,還有經驗,最關鍵的是有市場。
“聊到村集體經濟增收,聊到閑置土地盤活利用,攀談間就開出了一味良方。”汪駿形象比喻道,發展中藥材,種出“甜”日子。
就這樣,汪駿帶領“兩委”班子先后9次跑去亳州學習取經,咨詢種植大戶,走訪藥材基地,了解市場行情……回來就把項目提上日程,誓把荒山荒地變藥田。
“這一片228畝,山那頭還有128畝,都種上了中藥材,目前收益可觀著哩!”抬手指著遠處一片茂林地,汪駿介紹,“別看眼下都是新翻的土地,看不出名堂,有的都已經收上來好幾茬了。”
俯瞰金嶺社區中藥材種植基地。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話語間雖然輕描淡寫,種起來卻並非一帆風順。汪駿告訴記者,在種植的第一輪,因為雨水多、土層薄,三分之二都沒能收上來,頭茬160多畝隻掙了8000元。
“能保本就不算虧,娃娃學步還得跌個幾跤呢。”汪駿心態好,和錢小智一起,把脈問診找症結,念活“藥”字經。
面對全新的產業嘗試,金嶺社區黨委努力做好技術服務保障,“發起人”之一的錢小智成了社區中藥材顧問,定期來到田間地頭解決種植中的“疑難雜症”,幫助村民積累經驗。
經過三年發展,金嶺社區的中藥材產業越做越大。通過撂荒地復墾等方式,現已形成600畝的種植規模,有紫蘇、有百合、有何首烏,還有金絲皇菊和丹皮。
汪駿心裡有本明白賬,“光是中藥材種植,畝均純收入就有1572元,加上一季小麥和油菜,一畝純收入可達1700多元,去年中藥材種植掙了10.04萬元。”
產業發展,貴在精准,重在落地。
眼下,正值初冬。所謂春不忘耕,冬不賦閑,採收完中藥材的土地經過翻耕,已經種上了小麥和油菜。
“再過上20來天,這一片又將是滿眼的綠意。”汪駿感慨,入目所及,中藥材不僅讓村民收入有了保証,鄉野阡陌也換了新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