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石台:非遺古意 今朝盛綻

2024年12月02日16:2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安徽石台,這片土地孕育著豐富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非遺是石台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歷史長河中留下的珍貴財富。近年來,池州市石台縣積極探索非遺保護和傳承的發展的新模式,通過一系列創新性的措施,使非遺得到有效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全縣人民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弘揚傳承地方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技藝,非遺的精妙核心。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石台的山水滋養著這片富饒的土地,孕育出形式多樣、內涵豐富,覆蓋面廣的石台縣非遺資源。其中,石台蓮花山草紙制作技藝完全採用傳統的、純手工技藝來制作出祭祀、書寫和生活用紙制作產量高、品質好的草紙,享有“蓮花山的紙、嚴家村的香”之譽﹔石台高路亭酒曲制作工藝考究,原料配方配比和制作手法秘而不宣,原料多取自當地自然資源,凝聚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石台霧裡青綠茶制作技藝是皖南櫧葉種,由百年以上野生茶樹群落採摘鮮葉制成,生產技藝十分考究,每500克霧裡青成品茶有兩萬到兩萬五千個芽頭,有“安徽第一芽”之譽。截至目前,石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有26項,其中省級5項,市級8項,縣級13項。

校園傳承,非遺的希望火種。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小傳人”等活動,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校園,定期開設非遺課程,如石台舞獅子、石台葫蘆烙畫和雕刻、石台大葉子粑制作技藝、石台炸馓子制作技藝等非遺課堂,讓石台手工糖制作傳承人教授學生手工糖制作技巧,從簡單的圖案開始,逐步引導學生創作更復雜的作品。學校還可以組織校園非遺節,在這個節日裡,學生們自己組織表演非遺節目,展示非遺手工藝品,也可以開展非遺故事演講比賽、非遺手工藝品制作比賽等,激發學生對非遺的熱愛。同時,還可以邀請家長和轄區居民參與,擴大非遺在校園周邊的影響力。

節日盛事,非遺的傳播舞台。石台縣文化和旅游局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后集中組織開展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活動期間,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縣博物館通過組織開展文藝表演、非遺體驗、歷史圖片展等系列活動,讓廣大游客切身體驗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獨特魅力。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嚴氏宗祠廣場,一幅幅非遺及文物圖片,讓廣大游客更加了解石台豐富的文化遺產。同時啟動非遺普法宣傳、“保護傳承非遺,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非遺系列宣傳展示等活動、結合節假日開展石台唱曲、石台民歌、石台目連戲等經典非遺項目展演,通過系列活動向群眾全方位展示石台縣豐富的非遺資源和保護成果,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產業融合,非遺的振興路徑。積極開展非遺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打造體驗式旅游,這種旅游方式不僅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樂趣,還為非遺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在石台蓮花山草紙制作工坊,游客可以深入其中,親自體驗草紙制作的全過程,從原料的選取到最后的成品紙張,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游客可以感受到傳統手工技藝的獨特魅力。同時,結合非遺開發文創產品、周邊,通過產業融合的方式,讓非遺項目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傳播和振興。如將石台高路亭酒曲制作工藝融入到當地的酒文化旅游中,結合酒文化開展品酒活動,開發特色酒品旅游紀念品,小瓶裝的傳統美酒、帶有酒文化標志的酒杯等,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在平凡中孕育偉大,在歲月裡堅守初心,在逆境中的破繭成蝶,讓非遺代代相傳,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我們無法還原滋生非遺項目的土壤,但我們可以營造非遺傳承的一方沃土,孕育出更多的傳承者,讓非遺在現代社會的喧囂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跨越時空的限制,不斷發展、演變,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成為人類文化寶庫中永恆的瑰寶。(劉菲)

(責編:劉穎、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