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國市持續打造“開放包容、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
近年來,寧國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搶抓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機遇,狠抓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推動新一輪產業升級和集群發展,走出了一條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重大項目為先導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子。
堅決樹立優化營商環境“做虛就是形式主義,做實就是生產力,做久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堅持用戶思維當好“店小二”,營造風調雨順當好“及時雨”。政商懇談“當面聽”,按照“123”督辦反饋機制辦理企業反映的訴求,並定期梳理企業反映集中的事項,形成機制成果,推動實現“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今年以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召開政商懇談會9期,收集辦理83家企業提出的135條問題建議。聯系包保“定點幫”,在汽車零部件等主導優勢產業分別成立產業集群綜合黨委,選派148名黨建工作指導員聯系659家集群企業,為617家重點企業、11個重點項目和7185家小微企業“一對一”安排為企服務專員,2024年以來收集企業問題訴求辦結率達100%,滿意率達100%。換位思考“主動謀”,涉企行政審批單位“一把手”深入審批環節,自己做“體驗官”,切身體驗業務辦理流程,現場查找改進辦事堵點,努力讓“行政審批高質效、企業辦事不找人”,2023年整改優化項目審批環節問題短板11個,項目從落地到竣工驗收的時間較2022年縮短了15天左右。
堅持把培育產業生態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著力重點,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鏈培育等,加快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大力拓展“新三樣”領域。堅定“工業強市”首位戰略,現有工業企業2800余家,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74家,高新技術企業164家,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14.9萬元,連續6年躋身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市)。加快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產業拓展新能源汽車領域和集群集聚、補鏈強鏈發展,耐磨鑄造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電子信息產業瞄准新能源、汽車領域升級發展,上半年全市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0.4%,先進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屬材料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在2023年度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建設成效評估中位列機械制造類縣域集群第1名。主動進軍布局新興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先后吸引蘇州仕淨科技、吉利科技等“新三樣”領域企業入寧投資,建成投產總投資112億元太陽能電池片、總投資72億元動力電池制造等項目,相關產業加速做大做強做優,今年以來全市成功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12個,完成率93.3%,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12個,總投資額476.6億元,100億元1個,項目個數和投資額均排宣城市首位。
始終堅持把民營企業當自己人,真正讓企業和企業家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讓發展功臣站C位,連續14年開展“發展功勛”“發展貢獻獎”等優秀企業家評選活動,在“開年第一會”大張旗鼓表彰,頒發金牌“真金真情”獎勵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家,讓他們在事業上有成就、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說到做到有諾必踐,隻要是合同約定的事項和已經出台的政策就堅決兌現,盡可能讓企業“免申即享”“即申即享”,2023年兌現財政獎扶資金4.6億元,落實稅費支持政策16億元。干擾因素能少則少,落實“企業寧靜日”,每月1日至20日,除涉及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規定和突發事件、投訴舉報等特殊原因外,原則上不開展一般性檢查、調研活動﹔在制造業企業領域創新推出“兩統籌、一次查”模式的“綜合查一次”改革,切實降低入企檢查次數﹔積極探索柔性執法,制定“一輕一免”事項清單420條,對符合條件的輕微違法行為從輕或免予處罰,全力支持企業發展。(張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