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阜陽市颍州區:“雙減”賦能,構建優質教育生態

2024年11月15日11:3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11月5日,阜陽市東清小學的同學們正利用百葉箱、干濕溫度計、風向風速儀、雨量筒等觀測溫度、濕度、風速,一旁的“溫馨提示”不僅預報了一周的天氣情況,還貼心地標注了每天的穿衣建議、是否需要攜帶雨具、是否適合戶外活動。

作為“第三批氣象特色學校”和“安徽省科普示范單位”,東清小學把氣象課程納入校本課程體系中,千變萬化的天氣現象和充滿奧秘的氣象科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氣象社團。“科普教育把氣象知識及應用的種子埋在了學生心裡,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帶到實踐中,培養了實踐學科知識的能力,把對氣象的興趣變成了熱愛。”東清小學校長齊卓然說。

近年來,阜陽市颍州區堅持“五育並舉”教育方針,創新開展“雙減”工作,將各類特色社團活動和課間十分鐘、大課間、體育課、課后延時服務相結合,用心、用情、用力把群眾關心、關注、關切的教育這個頭等事做細、做實、做好,拓展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均衡的優質教育。

“一開始我是真的不理解,送孩子去學校是去學習文化知識,不是學種庄稼的。”說起孫女韓藝雯加入農事勞動社團的事,阜陽市程集鎮王灣小學的學生家長劉月英說到,自從孫女參加學校豐富有趣的勞動教育課后,學習成績反而有了大幅提高,她也從最初的不理解到現在的鼓勵支持,並主動要求成為學校田間勞作輔導老師。

學生本就生活在農村,對農事不陌生。為此,王灣小學的“田間課堂”並沒有把播種、收獲作為簡單的體力勞動教育開展,而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勞動能力,注重讓孩子學會勞動技能的同時“由表及裡”,通過親身參與農戶日常勞動,了解現代農業和延伸產業……

“勞動教育,要‘泥土’還要‘破土’!”王灣小學校長任麗介紹,“雙減”工作落地以來,學校推行的一系列沉浸式農事勞動教育,使學生們在放鬆心靈、感受科學精神的同時,在實踐中了解農耕文化,積累農事勞動經驗,埋下一顆探索科學的種子。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順利推進,颍州區各學校呈現出優質特色發展的新樣態,社團活動遍地開花,“雙減”政策更接地氣。在颍州區清河小學的古箏社團內,教師董學會正在指導學生進行基礎練習﹔六裡小學的社團課上,學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刺繡”知識﹔阜紡小學的航模社團開設了航空、航天兩大類培訓項目,創作出了許多生動形象、構思巧妙的作品……

“好的教育不僅僅要有分數和升學率,更要有健全的靈魂和堅定的價值追求。”颍州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育局局長王惠表示,通過推進特色“雙減”,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與特長發展,大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與自主實踐能力,不斷激發好奇心、求知欲與自信力,讓孩子們帶著課本上的知識走進生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朱芳 王珂 劉銀燕)

(責編:范曉琳、韓震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