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所老會館緣何又煥發新活力?

夏末秋初時節,經過兩年多的精心設計與裝修, 9月10日,池州石埭會館開館,池州市和石台縣分別舉行特色專場推介活動,讓這座古老的會館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歲月沉澱 歷史見証
眾所周知,在北京這座古老而充滿魅力的城市中,有391處古老的會館鑲嵌大街小巷裡,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安徽省就有29處,房屋2278.5間,而位於東城區前門大柵欄居委會大蓆胡同20號的池州石埭會館,它和蕪湖會館、涇縣會館、太平會館、歙縣會館毗鄰,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靜靜守望著時光的流轉。
石埭會館始建於明代天啟4年(公元1624年),歷經歲月的洗禮,400年來,見証了無數的歷史變遷。它佔地面積約576平方米,建筑面積475平方米,座東南朝西北,現存清式建筑10余間。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石埭會館一直由旅京同鄉會共同掌管,有著嚴謹規范的選舉制度和有序的運轉機制。根據1947年的登記資料,仿佛翻開了一幅石埭縣歷史上因徽商興盛,人才輩出,富庶一方的歷史畫卷,讓人感受到當時會館的繁榮與活力。
石埭會館修繕前內部舊貌
當時,凡石埭旅京同鄉年滿十六歲以上,品德端正者均得為會館會員。會館設董事會和監事會,選舉制度嚴謹規范。每屆任期兩年,連選連任。董事長由董事公推,代表董事會對外行使交涉之權,對內依照章程與行事規則處理會館一切事務。常務董事負責保管會館一切公產契約,財務收支及日常事務。監事會負責稽核財務帳目和特別支出,監督董事會成員。會員大會每年春季召開一次,常務會議每月召開一次,確保了會館的有序運轉。
時至1947年,石埭會館會員為181人,選舉產生董事會5人,董事長為張楚,常務董事有李連卿、李清泉、楊寶琨、陳德義,監察為沈恩培、李君實。
然而,時光荏苒,朝代更替,有關石埭會館的史實已難以考証,這著實令人感到遺憾。在建國之初的1949年,北京市民政局對石埭會館進行了普查登記,1956年,會館房產被政府征收為公房,產權移交北京市房管局,分配給市民居住。幸運的是,2013年1月,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委員會將石埭會館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東城區文化委員會向當時石台會館實際使用管理單位天街集團發出《關於實行石埭會館文物保護措施的函》(東文政函【2018】73號),因此石埭會館得以保護,免遭拆除。
偶然發現 重燃希望
2022年6月,在京工作多年的石台籍同鄉陳金術、紀良斌在逛胡同的過程中,偶然發現了這座承載著歷史記憶的石埭會館。起初,因銘牌將”石埭“制作成”石棣“,誤導了媒體及大眾。但經過他們與東城區政府的溝通,東城區文物部門答復,該銘牌系制作錯誤,原始文物登記資料中仍然登記名稱為石埭會館。
原”石棣“會館銘牌
與此同時,他們積極和東城區政府溝通該會館由當地政府承租使用的初步設想,並得到了東城區政府的認可。隨后,他們通過查閱整理歷史相關資料,在報紙、網絡等多家媒體上進行了宣傳報道。這一發現,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石埭會館重煥生機的希望。
2022年8月份,北京石台籍人士聯誼會會長王曉斌就發現該會館事宜聯系了時任池州駐京辦主任羅慶。羅慶向池州市委市政府進行了匯報,引起了池州市委市政府、石台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副市長專門趕往北京進行現場勘察,並與北京池州企業商會進行對接。經過協商,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青陽會館舊址上改成的民房
同時,對池州會館、貴池會館、青陽會館及建德會館(東至縣)進行了尋找。經過實地勘查,在前門外施家胡同6號發現了青陽會館舊址,但目前已經改成了民房,建筑內還少許保留著之前會館的痕跡,其它會館均已拆除。
新修建的池州石埭會館
活力新生 未來可期
2022年9月23日,北京市東城區首批煥發會館活力合作征集項目在台灣會館發布。石埭會館作為首批10個會館空間之一,面向社會征集會館運營主體和創新合作。這一舉措無疑為石埭會館的未來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北京池州企業商會大力支持下,池州市委、市政府對石埭會館進行搶救性修繕和活化利用,以嶄新的面貌呈現,成為一個兼具傳統四合院及會館建筑特色的綜合性文化空間,充分發揮其歷史文化價值。
新修建的池州石埭會館內部陳設
今后,會館將定期舉辦文化展覽,展示池州市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以及徽商的輝煌成就。通過珍貴的文物、圖片和文字資料,讓觀眾深入了解池州市的過去,感受其獨特的魅力。同時,會館還將開設文化講座和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文化名人來此分享他們對池州文化的研究成果和見解。這不僅能提升公眾對石埭文化的認知度,還能促進文化交流與傳承。
此外,池州石埭會館還將成為京池兩地經濟合作的平台。可以舉辦商務洽談會、產品推介會等活動,為兩地企業搭建溝通合作的橋梁。借助會館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和項目落地,推動兩地經濟的共同發展。
池州石埭會館的重新開放,不僅是對歷史的傳承與保護,更是京池兩地文化交流的新起點。它將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讓人們在感受歷史底蘊的同時,也為兩地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老會館真正“活起來”“火起來”。記者:江雪飛 紀良斌 來源:石台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