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杜集區加快農業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
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強則農民富。近年來,淮北市杜集區通過農村一、二、三產業關聯,推動生產要素在產業之間、鎮辦之間、農業主體之間的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市場競爭力,逐步實現產業興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多措並舉 激活產業發展“動力源”
杜集區堅持因地制宜,引進一批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適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的生產、加工企業,增加一產投資,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創新體制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著力提升高岳農業產業園功能,爭創國家級農村產業發展融合產業園。開展家庭農場合作社質量提升行動,鞏固、提升、創建了一批國家、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合作社。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區登記家庭農場合作組織498家,其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3家,省級示范合作社家庭農場23家。
優化農產品加工產業結構,重點發展蔬菜、水果等區域優勢農產品加工業,著力創建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提升加工轉化增值率和副產物綜合利用水平。依托上海交通大學,建設段園精品葡萄示范基地和集採摘、休閑、娛樂為一體的葡萄採摘園﹔依托高岳示范園2萬平方米的冷鏈倉儲,對周邊有種植規模的葡萄和黃桃等水果品種,招引合作建設速凍加工工廠。以安全、多樣、健康、營養、方便食品的消費需求為導向,建設綠色食品產業集聚中心,培育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制造產業,促進特色綠色食品加工鏈條向精品化、精深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打造綠色食品產業。2024年上半年,杜集區有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1家,同比增長41.8%,較上年同期約提高58個百分點。
統籌兼顧 守好糧食安全“生命線”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杜集區認真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大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建設方式,完善項目區基礎設施,加快項目區內土地流轉,充分發揮高標准農田基礎平台作用,促進項目區現代農業發展。
加快“三新”技術推廣應用,加大綠色防控,實施配方測土施肥,做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確保耕地地力不降、作物產量不減,化肥施用量保持零增長,推進種業振興、節糧減損行動,實現農業節本增效、農產品提質增效和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實施“小田變大田”和“大托管”服務改革,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今年杜集區夏季糧食單產達503.8公斤,位居全市第二,上半年全區農業一產增加值完成5.1億元,同比增長4.3%。
內外兼修 打出政策扶持“組合拳”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基礎。杜集區強化布局,建立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體系,選派50余名鄉鎮干部參加鄉村振興專題研討班培訓,組織高素質農民培育8個班次合計390人,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60人、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9人,培訓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共計630人,培養基層農技人員40人。
充分發揮電商在促消費、穩增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區電商交易額2億元,同比增長24%,農產品網銷額5284萬元,同比增長24%。組織企業參加“皖美消費樂享江淮”、安徽“好網貨”大賽、淮北市電商直播大賽等活動,新型消費方式有效促進消費的轉型升級。加強農村電商專題培訓,培訓轉化率逐步提高,全年舉辦16期電商直播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培訓750余人。
以爭創名牌為抓手,傾力提升產品內涵。貫徹實施省“158”行動計劃,開展全產業鏈創建,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新增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1個,培育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個。截至目前,全區共85個產品獲“三品一標”認証,獲批省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監測合格2家,省級及以上生態農場5家。2024年獲批皖美農品3家3個,申報皖美消費新場景-和美田園1個。
點面結合 聚焦鄉村休閑“新業態”
大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2024年成功申報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3個、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4個,村容村貌穩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立足農業資源優勢,拓展農業觀光旅游和文化傳承等功能,推動休閑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以南山漢文化、朔西湖、“百蓮百荷”、石台皖北川藏線等旅游資源為依托,以高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3A級和南山村4A級國家旅游景區為基礎,結合雙樓花海國家3星級休閑觀光旅游企業、天悅農庄拓展訓練、“南山的院子”、假日陽光休閑採摘等打造鄉村休閑業態。其中,礦山集街道南山村被認定為安徽省第二批“精品示范村”,段園葡萄小鎮和高岳現代農業示范園兩景區入選全國“鄉村四時好風光”精品線路15條,有力推動了農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重組,催生鄉村休閑旅游,實現以農促旅,以旅強農。(張旭 柳兆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