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阜陽這碗面,是怎麼征服河北味蕾的?

2024年08月12日16:40 | 來源:颍州晚報
小字號

立秋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暑熱仍未消退,不少人勞作一天后,就愛吃上一碗“安徽牛肉板面”,勁道的面條、香辣的湯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讓人酣暢淋漓。

晚7時許,石家庄市裕華區金馬路熱鬧起來。炒菜、面食、燒烤,“掃街”一圈下來,各家餐飲店燈火通明,彌漫著濃濃的煙火氣。

一家不算起眼的“豪華板面”人氣旺盛。來自太和縣馬集鎮的“85后”店主薛永剛忙著做面,妻子劉亞娜熱情招呼客人、收拾衛生,忙得不亦樂乎。

“門臉小,寫不下‘安徽太和牛肉板面’幾個字。”說起店名,薛永剛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雖然店面不大,他卻在店內最顯眼的地方懸挂一個燈箱,專門介紹安徽牛肉板面的美食文化。

精心熬制的鹵料,香氣四溢的牛肉,勁道十足的板面,還有越嚼越香的小辣椒,薛永剛夫妻經營的這家板面店,已融入當地市民的“美食記憶”。

薛永剛和板面結緣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當時,他在親戚家經營的板面店當學徒,慢慢掌握了板面制作、熬料等技術。多年后,在父母的幫襯下,薛永剛購買人力三輪車,從親戚家借灶具,支起了屬於自己的板面攤。

最初,他將攤點選擇在人口聚集的石家庄市裕華區南王村口,一天能收入幾十塊錢。后來,趕上當地城市建設熱潮,哪裡有在建工地,他就把流動攤點搭在哪裡。

“遇到刮風下雨,別人都是往屋裡跑,我得往外跑。”薛永剛說。

2010年,已經結婚生子的薛永剛,租下金馬路大馬庄園附近的一處兩層簡易房,結束了四處漂泊的生活。

如今的店鋪是2019年搬遷過來的。雖然不是太寬敞,但對薛永剛一家來說,也是過去不敢想象的。

這些年,圍著板面生意轉,薛永剛和妻子幾乎抽不出時間陪伴兩個孩子學習,母親多年幫襯守攤也落下了腿疼腰疼的“毛病”……

不過,“安徽牛肉板面”成了兩人的“富民”小生意。經過多年奮斗,他們手裡攢下一些積蓄,2015年,夫妻倆在當地購買了新房,日子越過越紅火。

走進“豪華板面”店,挂在牆面上的四面錦旗總能吸引顧客的目光。2020年11月,兩位老人在店內吃飯時落下錢包,裡面有現金、身份証件等,薛永剛通過監控及時找到老人,物歸原主﹔2017年12月,一位顧客將裝有一部價值1萬多元的手機、數千元現金的包遺落店內,薛永剛發現后及時還給顧客……

這些年,這家店辛苦積攢的口碑,除了板面味道好,還有夫妻倆傳遞的正能量。

“做人要像做板面一樣,耐得住摔打,能夠板板正正。”在薛永剛看來,在石家庄創業打拼,不僅要讓美食文化“走出去”,還要將“板面人”的精神傳遞出去。(梅飛 樊雯雯 王彪 文/圖)

(責編:歐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