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好生態成了群眾的“幸福不動產”

——讓綠色成為石台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2024年08月12日14:47 | 來源:石台先鋒
小字號

石台,一個地處皖南山區腹地的山區縣,也是皖南唯一的脫貧縣。

石台,1413平方公裡,九山半水半分田,更是人口不到10萬的小縣。

石台,一個生態良好的富硒之地,全縣99%的土地富(含)“硒”,森林覆蓋率高達84.59%,大氣負氧離子含量豐富,水資源蘊藏量大。

就是這樣的山區小縣,2020年高質量脫貧后,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因地制宜、因勢而動,找准綠色發展、特色發展的契合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石台縣城全景圖 吳志剛攝

△石台縣城全景圖 吳志剛攝

今年以來,石台在生態和環保、文化和旅游、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三項工作中獲得省政府督查激勵,彰顯出山區小縣也有大作為的氣概。這一成績的背后,是全縣上下齊心協力、奮勇拼搏的生動寫照,也是石台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謀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証明。

“好山好水”打好生態牌

生態是石台的立縣之本。多年來,石台縣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動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連續5年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2023年又被命名為“全國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積極推進生態建設,以國有林場為代表不斷擴面提質“增綠”提升森林質量,夯實綠色本底。據統計,僅2023年全縣完成封山育林4.5萬畝、森林撫育3萬畝、退化林修復1萬畝、人工造林1051畝。同時,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和養殖業,石台縣國有林場發展140畝林下黃精種植,副場長程賢亮按照目前市場黃精銷售價格測算說:“如果管理到位,每畝年收益在1500元左右。”

△石台縣國有林場中龍山管理站考坑工區林下黃精種植

△石台縣國有林場中龍山管理站考坑工區林下黃精種植

同樣,在秋浦河的治理上成效顯著,做到水有人治,河有人巡,縣、鄉、村三級河長154名常態化巡河,通過建立常態化的巡查機制,嚴禁非法捕撈和排污,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推進河道綜合治理,秋浦河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秋浦河(石台)段入選中國最美家鄉河。

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石台縣空氣優良率達 97.7%,國省控斷面和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達100%。秸稈、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分別達94%、98.45%,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表彰。

大演鄉 崔曉英攝

大演鄉。崔曉英攝

磯灘鄉。崔曉英攝

磯灘鄉。崔曉英攝

全縣森林覆蓋率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大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6000-14000個﹔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13.77億m3,人均水資源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7倍﹔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一縣一業”發展新引擎

旅游是石台興縣之策。近年來,石台始終堅持“旅游”為首位產業,以全域旅游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推出“+旅游”工作思路,統籌要素資源與旅游首位產業深度融合、聯動發展,不斷探索創新,被認定為“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

入夏以來,隨著氣溫不斷攀升,石台縣各大景區憑借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清涼資源,成為廣大游客的避暑首選地,國家四A級景區牯牛降景區,從藏著深閨無人知“小家碧玉”,到被稱為“皖南小九寨”熱門打卡地,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曾經,這裡雖美卻因交通和設施的限制,未能充分展現其魅力。如今,通過加大投入改善基礎設施,修建便捷的觀光步道和觀景平台,增設特色民宿和餐飲服務,牯牛降已成為游客趨之若鹜的熱門景區。來自上海的張女士的稱贊便是最好的証明:“以前隻聽說牯牛降美,來了才知道,這裡不僅風景美,服務也周到,是一個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好地方。”

仙寓山的富硒康養旅游同樣火熱。當地村民王光熱過去在外打工,收入微薄,生活漂泊。隨著仙寓山旅游的開發,他抓住機遇回到家鄉,開起了民宿,為游客提供富硒美食和住宿。如今,王光熱所在的大山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開起了農家樂,年均收入30萬元以上,看著生意蒸蒸日上,村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以前做夢也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過上這麼好的日子。”

與此同時,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大黃山發展戰略,以項目建設為依托,整合中央預算內資金、特別國債、專項債、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項目,開工建設了秋浦河文旅綜合體、牯牛降北麓灣文旅康養綜合體等一批重點項目。

△正在建設中的秋浦河文旅綜合體

△正在建設中的秋浦河文旅綜合體

△正在建設中的牯牛降北麓灣文旅康養綜合體

△正在建設中的牯牛降北麓灣文旅康養綜合體

隨著一個個文旅產業項目落地開工,一個個項目正快馬加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白鷺灣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羅承卿說:“秋浦河文旅綜合體項目將於2025年5月可以交付使用,可以有效填補石台縣中高端商務度假酒店市場空白,帶動全域旅游的發展。”

酒香也怕巷子深,石台縣主動爭取,積極宣傳,做好“硒品出山、引客來石”文章。按照“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年年有亮點”的部署,成功連續舉辦中國公路自行車職業聯賽、“皖美山水”騎行賽,並走出去融入長三角,相繼在上海、南京、合肥、淮南等地,推介宣傳“硒產品”,“硒旅游”,同時通過請進來,通過名人游“出鏡”、短視頻“出圈”、網紅推“出彩”等,多渠道講好“硒故事”。

“易地搬遷”托起穩穩的幸福

易地扶貧搬遷是石台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為山區脫貧群眾托起了穩穩的幸福,是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的具體實踐。

在丁香鎮桐子坑小區,脫貧戶方新利一家過去生活在偏遠山村,房屋破舊,交通不便。搬遷后,隻花了十幾萬元裝修費就住上了政府統一建好的精裝房。對比過去和現在,他不僅脫了貧還脫了單,他感慨道:“從山上搬到這裡,門口也亮化了,停車場也有,車子也有地方停了,居住環境比以前更好了。接觸人多了,幸福也就來敲門了。”

同樣,解決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至關重要。楊金鳳以前住在丁香鎮西柏村的高山上,家庭以務農為主,收入單一。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她如今在家附近的鄉村振興產業園裡上班,每月有4000元的穩定收入。她滿意地表示:“現在搬到街上,我實現了就近就業,工作時間自由,又增加了收入,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石台縣建設集中安置區6個,集中安置251戶664人,分散安置312戶984人。目前,6個集中安置區還通過投產后續扶持項目11個,帶動易地搬遷勞動力就業超100余人,真正實現了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如今的石台,青山連綿競秀、綠水蜿蜒流淌,百姓安居樂業,每一處定格都是綠色、和諧的綻放。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紅利正在逐步釋放,好生態正成為群眾的“幸福不動產”。(來源:石台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