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阿勒泰葵花節:全產業鏈溯源之旅,“聯農帶農”助農增收

遙遠而神秘的新疆阿勒泰地區,雪山巍峨,湖泊靈動,日照充足,素有“金山銀水”之稱。而這裡,也是洽洽瓜子優質原料的搖籃。近日,洽洽食品在新疆阿勒泰地區成功舉辦了一年一度的葵花節。今年的葵花節,不僅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更是一次深入全產業鏈的溯源之旅,讓消費者從源頭開始,深刻感受每一顆瓜子背后的故事與努力。
洽洽阿勒泰種植基地。劉萌供圖
此次葵花節所在的哈巴河縣基地,種植面積達5000畝,而這只是洽洽食品在全國眾多優質基地中的一個縮影。洽洽在新疆、甘肅、內蒙古和東北等主產區擁有100多個這樣的基地,近年來,甚至在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阿根廷等國家也開始嘗試種植。每塊基地每年穩定產出原料約1200噸,畝產在200—250公斤之間。
每一顆優質的葵花籽,都源自洽洽對全產業鏈的精心打造。從選種開始,洽洽華葵農業公司與種業公司緊密合作,選育出符合口感與品質標准的種子。這些種子被送往全國各地的種植基地,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嚴格的品質把控,確保每一株向日葵都能茁壯成長,產出高質量的葵花籽。
洽洽種植基地的葵花籽即將迎來收獲。劉萌供圖
為保障農戶利益,洽洽採用預約訂單模式與種植戶合作,提前簽訂預約合同,明確種植品種、面積和原料價格。對於租賃地塊種植的大戶,每畝平均約500元﹔自有土地的小農戶,每畝平均在1000元以上。這一模式不僅解決了農戶賣料的難題,還為他們提供了種植管理技術,極大地提高了種植積極性,讓農戶能夠安心種葵。
同時,為了促進向日葵產業的良性發展,洽洽每年投入上百萬研發資金,聯合高校老師專家和農科院科學家,針對向日葵菌核病、機械化收割、鹽鹼地水肥一體化等前端產業“卡脖子”問題開展試驗研究。其目的在於促進產業良性發展,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種植管理水平,帶動農戶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品質把控方面,洽洽食品更是下足了功夫。從種植到採收,從脫粒到加工,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標准和流程。特別是在採收前,洽洽會引導種植戶對病盤、爛盤、霉盤進行剔除或單獨收割脫粒,確保原料的品質不受影響。此外,洽洽還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每一顆瓜子都能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滿意。
洽洽食品旗下瓜子類產品。劉萌供圖
洽洽從一粒種子開始,歷經25年在全產業鏈端的精耕細作,從選育種、種植、採購、存儲、技術研發、制造、物流到渠道,構建了全方位的優勢,隻為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品嘗到新鮮、美味、健康的堅果休閑食品。
2024年洽洽葵花節。劉萌供圖
此次洽洽阿勒泰葵花節的舉辦,不僅展示了洽洽食品在全產業鏈布局上的深厚功底和助農增收的顯著成效,更讓消費者深刻感受到了洽洽對品質的堅持和對消費者的負責。未來,洽洽將繼續深耕全產業鏈質造優勢,推動產品創新和品質升級﹔同時,也將更加注重與消費者的溝通和互動,打造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品牌形象。(劉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