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合肥加快構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 讓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2024年07月20日08:36 | 來源:合肥日報
小字號

  科技成果轉化是連接創新和產業的重要橋梁,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合肥市持續向內挖掘科技創新潛力,不斷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讓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場”邁向“大市場”。今年1至5月,合肥推動市內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肥新成立企業209家、累計達845家,其中估值過億企業45家。

  完善“服務鏈”

  7月19日,剛從河南返回合肥的張俊,疲憊中難掩興奮。作為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此行他受邀為一家實驗室提供控制系統技術產品與方案,其團隊的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了產業中。

  2022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刷新了同類型磁體保持了20余年的世界紀錄。作為科研團隊成員之一,張俊開心之余,敏銳地發現研制大科學裝置中央控制系統所形成的技術積累,能夠很好地應用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回收自動化產線上。

  相比於傳統回收工藝,新技術既節能環保,又能提高回收效率,減少成本。

  通過合肥市科技成果轉化專班,依托中科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以下簡稱“合肥創新院”),2023年,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研發中心組建成立,並孵化了企業,張俊擔任技術團隊負責人。

  “市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合肥創新院幫助我們跨越了從技術到產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鴻溝。”張俊說。

  合肥貴專電磁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的產物。近年來,該企業以強大的電磁技術為支撐,將AI人工智能技術與電磁檢測原理相結合,研制出鋼絲繩在線監測平台,讓鋼絲繩無損檢測更安全高效,數據准確可靠。

  為了讓“硬核”科技加快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合肥市聚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裡”,成立5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常態化登門(校門)入室(實驗室)對接市內外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發現、挖掘、策劃、轉化和服務工作。

  此外,為“捕捉”最新科技成果,合肥還首創建立可轉化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建設7家科技成果概念驗証中心,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注入新動能。

  暢通“轉化鏈”

  科技成果轉化並非易事。在復雜的轉化過程中,既要匹配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還要契合技術供應與市場需求。

  7月12日,第八屆“創客中國”安徽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頒獎儀式暨第九屆大賽啟動儀式在合肥舉行,由合肥創新院培育孵化的企業中科創芯、中科藍睿、中科智馳分別斬獲企業組二等獎、三等獎,合肥創新院石墨烯技術研發中心斬獲創客組二等獎。

  在合肥創新院院長吳仲城看來,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是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重要一環。

  2014年,為探索和實踐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實現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合肥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合肥創新院。

  多年來,合肥創新院建立了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本鏈、服務鏈五大要素緊密融合的“科創+產業”生態體系。同時,為科創企業成長打造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創新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綜合體,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精准化服務。“截至目前,合肥創新院已孵化培育企業超400家,直接參股企業達180余家。”吳仲城表示。

  瞄准科技成果“准方向”,剖析市場企業“真需求”,多年來,合肥精准發力,持續推動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產業轉型升級的現實動力。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聚焦空天信息、生物醫藥等前沿領域,全市累計組建55家新型研發機構,39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總數達256家。

  為解決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場、首用地的缺乏,2023年,合肥還組建合肥市場景應用創新促進中心有限公司,讓“技術端”與“市場端”雙向循環,形成以場景驅動新技術推廣應用、加速新模式融合的發展模式。數據顯示,該公司2023年度挖掘場景需求線索超300條,征集場景能力線索700余條,其中,挖掘場景需求線索共釋放近40億元機會,超70%場景機會已實現對接合作。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合肥市正探索構建全鏈條、閉環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加快科技成果交易、轉化和應用。未來,將繼續深入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科技金融機構等單位“捕捉”科技成果,培育更多科技創新企業,為合肥市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 許露瑤)

(責編:黃艷、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