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筑路十年 承載百業興旺
1986年10月,安徽第一條高速公路——312國道合肥至南京段建設項目動工,1991年10月建成通車,安徽實現了高速公路建設“零”的突破。從此,安徽省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截至2023年底,安徽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800多公裡。從“0”到“5800”,安徽歷時38年。
期間,作為安徽交通強省建設主力軍的安徽交控集團,自2014年重組以來,累計完成高速公路建設投資2296億元,新增通車裡程1900公裡。近10年建設成果,相當於前28年的建設總和。
筑路十年,俯瞰江淮大地,高速公路網絡干支銜接、四通八達,安徽完成從“縣縣通”到“縣城通”的裡程碑大事,實現從“創新科技”到“綠色發展”的轉型突破。
沿著高速看安徽,看的是一步一景、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卷,是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生動體現,更是人民滿意、保障有力的交通強省新願景。
俯瞰逢山開路的安徽高速公路。安徽交控集團供圖
內暢加外聯 構建發展“快車道”
交通運輸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
地處長三角地理中心的安徽省宣城市,是安徽省唯一與蘇浙兩省接壤的城市。這裡,既有修建於唐代的徽杭古道,見証了千百年來皖浙互聯互通的歷史,也有G50滬渝高速公路穿城而過。
如今,節節攀升的交通流量,正是高速公路活力迸發的有力佐証:在G50滬渝高速廣德至宣城段,每日平均通行量突破4萬輛,節假日最高達到10萬輛,是江淮腹地連接滬蘇浙地區的“大動脈”。
建設中的G50滬渝高速廣德至宣城段改擴建項目。安徽交控集團供圖
快速增長的流量,讓這裡遇到了“成長的煩惱”,一度被戲稱為安徽“堵王”“傷心嶺”,擴容升級改造迫在眉睫。
於是,去年3月,G50滬渝高速廣德至宣城段改擴建項目正式開工,原先的雙向四車道改擴成雙向八車道,全面提高通行效率。預計到今年年底,這段高速公路將舊貌換新顏,以更堅強有力的“臂膀”輸送東向希望。
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四通八達的高速網絡,裝扮著城市風景,也為區域競爭優勢賦能助力。
“當年選擇落戶宣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它顯著的交通區位優勢。借助宣城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公司產品可以覆蓋全球20多個國家。”華晟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曉華認為,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宣城的交通優勢進一步顯現,對公司的生產、銷售及人才引進都起到了極大的幫助。
俯瞰交錯縱橫的安徽寧國至浙江安吉高速公路安徽段。安徽交控集團供圖
截至目前,安徽交控集團建成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5164公裡,佔全省88%,其中八車道高速公路442公裡,佔比100%。
同時,安徽對接長三角地區的省際高速公路出口達到20個。其中,安徽交控集團投資建設完成16個,基本消除省際“斷頭路”,打通了一條條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高速走廊”。
土路變通途 鋪好富民“振興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質朴的話,道出了交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地處大別山區的安徽省安慶市天華鎮馬廟村,在坐擁綠水青山的同時,也因崎嶇的山路吃盡了苦頭。
盡管這裡是全國“一鎮一品”茶葉示范鄉鎮,但在過去,閉塞的山路,讓這裡的好茶“養在深閨人不識”。
“僅有一條山路,從鎮裡到縣城,開車要一個半小時,遇到雨雪天氣,還會經常封路。”馬廟村95后茶農孫超說,落后的交通條件,一度讓老茶農們紛紛撂挑,外出打工。
但從2021年開始,隨著太湖至蘄春高速公路安徽段開工建設,老茶農們又紛紛回來了。
建設中的太蘄高速。安徽交控集團供圖
從空中俯瞰,太蘄高速安徽段猶如一條巨龍,橫臥在大別山南麓。作為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五縱十橫”中“第七橫”滬武高速的重要聯絡線,連接起太湖縣城西鄉、晉熙鎮、天華鎮、劉畈鄉、彌陀鎮等鄉村。
“這條高速公路建成后,將填補太湖縣山區沒有高速公路的短板,讓沿途30多萬山區百姓受益。”安徽省交控集團太蘄項目辦負責人車承志說。
在天華鎮鎮長王海生看來,太蘄高速的建設,不僅能讓沿途鄉村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還能吸引外地人才,留住本地人才,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等到高速修好了,我們到縣城隻要15分鐘,甚至到武漢、上海的時間也可以縮短一半,再也不用擔心茶葉賣不出去了。”言語間,孫超滿懷憧憬。
建設中的太蘄高速隧道。人民網記者 陶濤攝
筑路十年,安徽交控集團累計完成高速公路建設投資2296億元,新增通車裡程1900公裡,“五縱十橫”高速公路網基本成形。
尤其是“十四五”以來,高速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020.1億元,建成通車裡程906公裡,分別超出“十三五”總量28%、13%,讓農村地區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農民群眾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大道行開闊,長路寫輝煌。到2027年,安徽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到7500公裡以上,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環境優美的如畫線條,正在江淮大地上交織成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