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至縣葛公鎮:“板凳會”上話延包

“老姚啊,你這也是去組長家開會啊?”“是啊,土地延包嘛,組長說了老百姓的事情,還得我們老百姓商量。”因著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工作,東至縣葛公鎮16個村紛紛選擇在夏季農忙時的夜晚召開村民小組會議,原本寂靜的小山村,氣氛變得格外熱烈……
“板凳會”。東至縣委宣傳部供圖
小小的“板凳”在組長家門口圍成一圈,在家的農戶代表都聚集起來,翹首以盼等待著村“兩委”成員和組長介紹土地延包的政策,“組長,我們家的外嫁女這次怎麼算啊?”政策剛介紹完,農戶們的問題一個接著一個。
“離鄉不離土”,無論走在哪裡,老百姓對土地是充滿情懷的。東至縣葛公鎮切實把握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的原則。對於戶籍不在本地、外嫁女等是否參加二輪土地延包的問題,村“兩委”解釋在確定在戶口遷入地沒有取得土地承包權且未登記為土地共有人,並要求參加二輪土地延包的人員,在確定非公職人員身份后,將繼續列為二輪土地延包對象。
“板凳會”。東至縣委宣傳部供圖
據了解,此次會議,在家的農戶代表參加,不在家的予以電話和微信電話溝通並根據要求推選出3—5人成立了村民組延包工作小組。下一步將結合2016年第二輪土地確權數據,導出入戶調查表,由村干部牽頭,以延包工作小組為主體,利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証成果對農村土地承包情況開展摸底核實,確保不漏一戶,並登記匯總,針對歷史遺留問題一並調查處置,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
“對廣大農村居民而言,土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最主要的生活保障。大多數農民盼望政策穩定,不希望政策多變,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中央作出這個決策也是適應了農民的需求。”東至縣葛公鎮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張新華說道。
小小的“板凳”承載的是農民對土地的“願景”,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更是給農民喂下一顆“定心丸”,下一步,東至縣葛公鎮將堅持把依法維護農民權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創造有利條件。 (鄒月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