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壽縣:“點線面”聯動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

近年來,安徽壽縣立足本地紅色文化優勢,從建設陣地、創新形式、激發實效三個維度靶向發力,通過“點線面”結合,把紅色基因貫穿黨員教育始終,持續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打造多重“教學點”,增強紅色教育吸引力
充實紅色師資。開展“黨課開講啦”活動,建立近百名優秀講師庫,通過鼓勵先鋒榜樣、工匠勞模、杰出鄉賢等參與志願講學、開展“紅色文物說”等活動,深入校園、農村、社區、機關、企業宣講黨課200余場次,覆蓋黨員群眾1800余人次。
挖掘教學資源。深入挖掘本地紅色人物、紅色遺址、紅色故事,創作小甸集“曹門三烈士”、瓦埠暴動、淮上中學補習社等多個紅色故事,組織拍攝《那年青春別樣紅》《小甸一門三烈士》等8部紅色題材黨員教育片,激發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中《那年青春別樣紅》榮獲第十六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二等獎。
發展“多點教學”。堅持以黨校為主陣地,以小甸集特支現場教學基地為依托,對曹淵故居、趙策故居、方運熾陳列館等現場教學基礎設施進行完善,連通楚文化博物館、紅色村史館、黨群驛站等25處現場教學點。借助農村黨員遠程教育平台建設契機,因地制宜建設35個遠教文化廣場,306個遠教終端電教站點,25個學用示范基地,高標准打造黨員活動室,各站點全部配齊4k高清機頂盒和高清電視。
串聯學習“縱貫線”,促進紅色教育多元化
辦好“指尖黨建”。提升“壽縣黨建”微信公眾號宣傳水准,定期推送紅色課程、專題資料及圖片,打造“可聽、可看、可學”傳播體系。建立各支部微信學習群330余個,依托共產黨員網、安徽先鋒網、淮南先鋒等平台,每日轉發學習資料,實現黨員教育資源共享。
加強“主題教育”。採取“理論課堂+教學基地+實踐活動”的方式,將紅色資源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等有機結合,組織各級黨員干部常態化開展“重溫一次入黨誓詞、聽一次黨課、與黨旗合一次影”等“七個一”紅色主題活動。開展“紅色影視播放月”活動,制定周清單、月計劃,將紅色電影、優秀電教片等納入播放內容,活動開展以來,累計展播影片300余場次,通過集中觀看和自主觀看的黨員、群眾達到15000余人次。
深化研學路線。依托全縣25個學用示范基地,聯動推出“理想信念”“共同富裕”“振興之路”等數條紅色研學路線,打造以“學用示范基地+紅色研學活動”“電教+雲端體驗”等為主題的文旅研學項目5個。2024年以來,接待教育團隊26批、黨員干部3000余人,開展紅色宣講8場。
拓展教育“成效面”,提升紅色教育實效性
志願服務強保障。將紅色教育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緊密結合,構建“鄉鎮-村黨組織-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服務體系,實行黨員聯戶“1+N戶(5戶—10戶)”模式,25個鄉鎮2.3萬余名黨員與21萬余戶群眾的“對接”,累計組織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開展黨課進基層、人居環境整治等志願服務活動4000余次,聯系群眾達150余萬次。
解憂排難暖民心。積極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周二下村日”等活動,黨員干部圍繞鄉村振興、防范風險等重點工作和生態環保、養老服務、食品安全等重點民生事項進行走村入戶,深入了解民情民意,積極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024年以來,解決矛盾糾紛、信訪維穩、征遷拆違等事項200余起。
科技服務促發展。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任務,在科技特派員中廣泛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引導以線上線下聯動方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技術指導、技術咨詢、技術示范,解決生產問題和技術難題。2023年以來,全縣研發轉化應用農業“四新”科技成果400余項,領辦創辦經濟實體219個,線下技術培訓農戶107076人次。(高甜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